下午,在全真模拟明天现场会的流程,有两个负责解说的学生,在结束模拟之后,老师跟他们说,明天第二节下课之后过来就可以。因为明天安排大约从9:40开始,可是学生说下了早读就过来,也就是8:00的样子,可见学生多么向往不在教室的时刻。
下午,也接到同事的电话,说她在选拔信息学竞赛的学生,但是找了几个学生谈了谈,苦口婆心却都被学生拒绝了。乡村教育走到今天,究竟路在何方?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信息学、创客是多少城市孩子趋之若鹜的活动,因为信息学和创客对孩子还是有吸引力的,学习的过程中成就感更强一些。前几天,去参加了一个学生的3D打印工厂,他告诉我,国外几乎每个家庭都有3D打印机,好多家庭不至一台,国外都非常喜欢这种有创造性的活动。
教育为什么会这样?这让我想起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我们是否正在兢兢业业地摧毁着孩子的幸福与创造力?》
这种兢兢业业也许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发生过,也依然在很多老师身上发生着。兢兢业业没有错,错的是力用错了方向,或用错了力度。家长和老师经常有这样的念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也经常这样想这样说。这种“好”只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而孩子并不感觉就是“好”,因为“好”的标准是不同的。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林林总总的“好”最后却成了对孩子童年的摧毁、身心的伤害和创造力的葬送。
最近几年上课,总是会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学得会,学得轻松。实践下来,办法还是有的。
办法一就是好好备课。现在都流行大集备,其实不深入地去参与集备,所有的集备都是没有用的,拿来主义在教育上是行不通的。学生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都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备课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情况,认真研究班级,做到知彼知已,让课堂活动的开展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认同才会接受。
办法二就是多多学习。学习得越多,知识面的就会不断拓宽,也就越有利于教育智慧的产生。教育不能光靠时间,要学会用“智慧+时间”,才能取得高效,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多快乐和轻松。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办法三就是进行研究。作为教师,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小到一个问题,大到一种模式,研究下来都会有滋有味。同事遇到生源不好的情况,这也正是教育的一种机遇,如果能在生源不好的情况下,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不就是一种成功吗?困难总是与机遇并存。前几天也听到这样一句话,人要让自己变“贵”,你才能遇到贵人。把每一个困难变成让自己更“贵”的机会,你就会遇到你的那个贵人,也许那个贵人就是你自己。
李镇西老师的说法值得每个教育人思考:我们应该尽量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适当给孩子们减轻点来自学习的恐惧,用我们成人的臂膀为孩子承受信一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开心一些,在班级里快乐一些,对他们说话柔和一些,对他们的眼光温暖一些……。
加拿大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这样说过: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育的“好”是如何简单,一个字就是“爱”;教育的“好”又是如此复杂,一个词就是“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