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
早晨的读书学习,是一种对睡眠的挑战,只要是成功就说明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说:当钱财不够用的时候,就应该反省我们有没有充分利用正当时的生产时机(是不是指农闲时候?),粮食不够用的时候,就应该反省我们在粮食的消费上有没有疏漏。因此我们的前辈圣贤者是按着顺应农时而得以发家致富的,坚守着巩固农业的这个根本去节省开支合理用度,财富自然就充足。
因此即使是古代的贤良圣王,哪能够凭一己之力使得五谷永远丰收并且确保水旱之灾永远不降临下来呢?但人家在的那时却从来没有受冻挨饿的民众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因为他们充分利用农时合理耕种,而且平时非常注重自己的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的缘故啊。(举例说明,一是)据《夏书》记载:“禹做王时有七年水灾。”(二是)据《殷书》记载:“汤做王时有五年旱灾。”
(是的,二位仁君圣主在位的)那个时代当时遭受的凶荒足够大了,但是老百姓们却真的没有受冻挨饿的,这是什么原因啊?就是因为他们领导指导大家在生产时,全力以赴劳作让财物得以日益丰足,但是平时使用时很是节俭合理使用。所以粮仓中若是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就不能很好地对付凶年饥荒有备无患;兵库中若是没有储备富余的武器,即使是正义的王者之师也没有实力去征讨那不正义的敌人。
(进一步说)若是自己家的内外城墙修筑的不够结实,就不能依靠着得以做好自卫防御外地入侵;若是心中没有更加周密的考虑居安思危,就不能积极应对突发的变故做好应急工作。这就好像庆忌想当年要是早就没有逐走要离之意,就不可轻易出走异国他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