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以道法治理天下,天下的鬼不显灵。不是鬼不显灵,是显灵而不伤人。非但鬼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人,所以德就会交相归诸于人。
……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是《道德经》当中一句广为流传的句子。
之所以流传广在于生动。
很容易理解。
烤小鱼,既要烤熟又不能烤糊,所以火候很重要。
治国也是如此道理,不能任性妄为,这样相当于胡乱的用大火烤。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相当于火太弱了,烤不熟。
这章和上一章一样,也是关于帝王治国的。
但对于中国古代帝王来说,所谓治国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御民”。这其中大部分的技巧,都是如何糊弄着让民众听话,不闹事。
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致命的欠缺。就是没有考虑到百姓真正的人格需求。所以很难有真正的长治久安。
老子的“圣人无恒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论述,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先进的了。但他还是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圣人”来“治”民。
所以在帝王社会当中,帝王如果刚好是圣人,那么就是百姓之所幸了。如果帝王不是圣人呢? 天下必将遭殃。但这无法避免,只能撞大运了。
那么现代社会来讲,民根本不需要帝王来“治”。
民应该有自己治理社会的权利,就是民权。有了民权的民众,才会慢慢地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社会负责。如果总是在“治”之下,那么百姓考虑的永远都不会是自己应该为社会负什么责任,只能是官僚说什么我听什么,能钻点空子就钻点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