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烹小鲜:《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章

烹小鲜:《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章

作者: 王道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18:53 被阅读0次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以道法治理天下,天下的鬼不显灵。不是鬼不显灵,是显灵而不伤人。非但鬼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人,所以德就会交相归诸于人。

……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是《道德经》当中一句广为流传的句子。

之所以流传广在于生动。

很容易理解。

烤小鱼,既要烤熟又不能烤糊,所以火候很重要。

治国也是如此道理,不能任性妄为,这样相当于胡乱的用大火烤。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相当于火太弱了,烤不熟。

这章和上一章一样,也是关于帝王治国的。

但对于中国古代帝王来说,所谓治国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御民”。这其中大部分的技巧,都是如何糊弄着让民众听话,不闹事。

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致命的欠缺。就是没有考虑到百姓真正的人格需求。所以很难有真正的长治久安。

老子的“圣人无恒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论述,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先进的了。但他还是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圣人”来“治”民。

所以在帝王社会当中,帝王如果刚好是圣人,那么就是百姓之所幸了。如果帝王不是圣人呢? 天下必将遭殃。但这无法避免,只能撞大运了。

那么现代社会来讲,民根本不需要帝王来“治”。

民应该有自己治理社会的权利,就是民权。有了民权的民众,才会慢慢地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社会负责。如果总是在“治”之下,那么百姓考虑的永远都不会是自己应该为社会负什么责任,只能是官僚说什么我听什么,能钻点空子就钻点空子。

相关文章

  • 读《道德经》札记(14):“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出处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小鱼。 有古代学者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在流传...

  • 【爱莲说若烹小鲜】

    【爱莲说若烹小鲜】文|燕裁衣 治大国如烹小鲜。 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 众所周知,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

  • 治大国如烹小鲜

    百度: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讲了三个含义: 说法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

  • 大国与小鲜

    大国与小鲜 文:Recycler 71/281.1941 老子道德经有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学者的翻译。对于大...

  • 何谓“小鲜笔谈”?

    “小鲜笔谈”的由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典故源自商代名相伊尹和商汤王的一段对话。伊尹出身...

  • 治国理政需贤才,且看党如何选人用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即“小鱼”。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

  • 《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国烹鲜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

  •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

  • 学习《道德经》60

    第六十章 以道治国 治大国,若烹(pēng)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

  • 《道德经》六十章🐟治国烹鲜

    【原文赏析】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烹小鲜:《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s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