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翻到鱼老师2017年写的一篇文章《有日更的时间不如看书不如思考》,光看题目,我还以为鱼老师不建议日更呢。
结果看完才发现,原来他要表达的观点是,希望大家的最终目的是写文,而不是码字。
与其为了日更而日更,还不如多去看两本书,多去做一些更加深度的思考。
恍然大悟!
刚加入日更群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日更规定的字数是600字以上,而不是1000字或者2000字呢?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写600字并不难呀,这个看似很容易达成的字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我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个人认为,这600字的背后其实需要更多思考。
比如,平时你写600字可能十几二十分钟就搞定了,但如果你多花点时间思考:写什么故事有人愿意看、这个故事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和读者有什么关联、怎样写会更好......
那可能你花在思考上的时间是写文的两三倍。
所以600字的意义,是有思考有价值的600字,而不是没有灵魂、单纯堆砌而成的600字。
鱼老师之前强调,尽管每天只用写600字,但必须用心写。何谓用心?其实就是思考,是带脑子的写,而不是机械化地完成指标。
没有思考的写作其实很容易。
比如写一篇流水账:今天早上几点起床、吃了什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几点睡觉,Over。
比如写一篇读书笔记:把一本书的重点内容总结罗列出来,概念、原因、方法论等等,Over。
我以前就是这样写的,每次写完读书笔记之后还有满满的成就感,可实际上呢?我完全是在总结提炼书中的内容,那都是作者的东西,我虽然觉得很好,可是却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
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便只是沦为知识的搬运工和整理员。
我们常说要警惕低质量勤奋,但之前我却掉进了低质量勤奋的坑里,看似每天都做了一些事、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东西、听了一些课,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却没有任何进步。
那些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也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没有和自己的生活产生关联,于是便成为了一瞬即逝的信息,慢慢随着时间消失。
所以,一篇有思想有灵魂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在于你对某个事件的分析思考,对某个知识的拆解运用,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总结等等。
思考比文字本身更重要,文字只是传递我们思想的工具而已。日更600字,不难,但也不易。
那么,理解了这层意思之后要如何保持日更呢?
鱼老师在《写作八年,只想和你聊聊这些年写作的故事(二)》这篇文章中总结了三个方法:第一是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第二是写自己擅长的内容;第三是写某个专业领域的内容。
这三个方法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感兴趣的刚好是自己所擅长的某个领域的内容,这样其实更好,可以较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专业标签。
而对我目前来说,可以先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写作习惯,然后再慢慢往上走。
最后总结一下,平时在写作中多点思考、多点用心,不要辜负了那些在电脑桌前埋头苦写的时光,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