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如何做出正确选择,这3本书里有最好的答案

如何做出正确选择,这3本书里有最好的答案

作者: 运营喵芬妮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3:3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选择焦虑症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大到选学校、选行业、选公司这类人生大事,小到该穿哪件衣服上班,午餐要吃什么,经常的情况是:芝麻大点的小事都要纠结好久,选择比努力重要”与这绝对脱不了干系。因为,走捷径是人性,我们都想用最小的努力撬动最大的结果。

    01

    选择的本质

    其实,选择的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机会成本,也就是其他选择的价值。

    换句话说,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失去。

    选择了创业,你就失去了打工的稳定。

    选择了北上广,你就失去了小城市的安稳清闲。

    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所以,我们理想的情况是:每一个选择,都能凭理性计算出成本和收益,然后对比,选择收益最高的那一个,也就是最优选项。

    还真有人这么做。

    02

    富兰克林对比法

    1772年,本的朋友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因此向本寻求建议。本的回信没有直接给出建议,但提出了一个方法:取出一张纸,在上面画条线,分别在线的两侧写入“利”和“弊”,把想到的利弊因素都记录下来,再去估量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同等重要的一起划掉,最后根据剩下的做出相应决定。

    看起来很有道理吧,本的朋友确实通过这个方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然,这个人可不是普通人,是后来流芳千古的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方法也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对比法”。

    这个方法后来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很多顾客在决定是否购买时,总犹豫不决,这时,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就拿出一张纸,将购买产品的优点写在左边,不买产品的缺点写在右边,然后帮顾客分析,其间可以突出优点、淡化缺点,当顾客觉得优点多于缺点时,可能就直接下单了。

    是不是似曾相识啊,比如高档专柜的售货员总是说:这个就是贵一点,但是效果好还禁用,算下来还是划算的。

    超市里的促销员:一次性买200送100,花200就能买到300的东西,花100就什么优惠都没有了。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是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

    因为很多事,收益的衡量天平不是那么准。

    比如,你无法判断这个行业5年后的薪酬水平,你很难预估这家公司5年后的规模,你更难预测,今天交换戒指的他,5年后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爱你。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还真有。

    03

    WRAP流程法

    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希思兄弟的《决断力》,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任何选择的方法:WRAP流程法。

    W:拓宽选择空间

    就是发散一下思维,考虑一下其他可能的选择。

    比如工作和考研并不是仅有的2条路,还可以先工作,然后读在职研究生,或者边读研边实习;留在家乡和去北上广打拼也不是仅有的2个选项,还可以考虑一下去杭州、成都等有潜力的二线城市发展。

    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我们总想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由,比如购物时,东西明明贵的离谱,但你还是会用“东西很上档次,一定能用好久,应该奖励一下自己”等来安慰自己。

    上课路上遇到暗恋的女孩,对方只是礼貌地说了句早上好,你心里却小鹿乱撞,认为对方对你有好感。

    这也叫证实偏差,当我们确立了某一个观点时,我们总是想寻找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下意识的否定与观点相左的证据,这是人类的感性弱点。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方法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直接把自己认为的“事实”当作一项未知,放到现实中去检验,而不是找证据证明这是“事实。

    比如觉得自己适合互联网运营,那就找个相关的实习,亲身实践一下,再决定要不要进这行。

    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到大城市打拼,那毕业后就去试一试,大不了再回来。

    尝试的方法很有用,因为我们在预测未来方面总是做得很糟。

    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想一想你买过的最后悔的东西,做过的最后悔的事,他们可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当时的你情绪占了上风。

    你肯定设想过:如果当时能冷静一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短期情绪是选择的天敌,迅速而猛烈的愤怒、难过、恐惧、紧张总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所以,作者提出,在检验结束后,留一段时间来缓冲,等短期情绪消散后再做决定。

    这个很像杰弗逊的名言: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用时间来冲淡短期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做选择。

    P:做好出错的准备

    这一步就是接受最坏的结果了,就是提前想好:如果选择错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来挽救,如何迅速调整。也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愿意接受最坏的结果。

    这本书虽然有点小众,但豆瓣8.2也算高分了,很多尝试过的网友表示:确实很好用。

    但是,这个方法本质上,还是需要你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作为基础。

    按照这个方法,你只是选择了在你认知范围内相对最好的,真正的最优解谁知道呢?

    04

    追寻内心

    换个角度考虑:所有的问题都会有最优解吗?

    想起了经典的苏格拉底向柏拉图解释爱情的故事。

    从麦田里摘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而且只能摘一次。结果最后柏拉图空手而归,解释道:在中途看到了又大又金黄的,但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更好的,所以就没摘,结果发现再也没有比那个更好的了,最终还是错过了。

    而苏格拉底则莞尔一笑:这就是爱情。

    也可以换个说法:这就是选择,因为无法预知未来,我们总是错过了最优的那个。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还记得老洛克菲勒的那句话吗: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有时候,即使让你重新走一次,最后你还是会走上一样的结局。哪怕这条道走错了,多绕几个弯,多迂回几次,你还是会走上原路。

    追求岁月静好的人,哪怕毕业后直接来了北上广,过个一两年还是被竞争和压力吓退了,回了老家。

    而向往着惊涛骇浪的人,哪怕被父母逼着送进体制内,过几年还是会挣脱囚笼,去大城市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因为真正决定结果的不是选择,而是你的内在动机和态度。

    正如决定人生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明白这一点,还有什么好纠结的,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被理性限定为最好的。

    因为,最重要的那个选择,很有可能只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决定。

    就像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说的那样。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做出正确选择,这3本书里有最好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v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