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出来流沙河的《解字一百》,翻开第一章讲的是天和地,从这两个字我又想了很多。
什么是天、地?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盘古开天地,隐隐约约还记得两句:“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百度了一下,原来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最早出自三国,在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有这样的内容: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而我印象中的两句则出自《三国演义》,是秦毖与张温论辩的内容。看来,关于天与地,老祖宗最开始也没太花心思去研究。
然而,这个“天”天天在我们头上,抬头就能望见。久而久之,“天”也成了一种神灵。比如我们感慨或者无奈时,会说“天啊”“老天爷啊”,实在无法解释了,会说“冥冥中自有上天安排”。天知道,“天”是个什么神,虽然它总是挂在我们嘴边。
说到“天”,还会想到“空”,倒不是因为“天空”这个词,而是航天与航空。在这两个词里,“天”成了一种远距离的代表,表示超出了大气层,离地表太远了,或者说象征着宇宙。类似的词还有“天文”“天象”。
因为天上的日月星辰会周期变化,所以,“天”不仅是个空间代称了,也有了时间的意义。比如“一天”,当然有时“一天”指24小时,那是“一整天”;而在“一天一夜”这个词里,“天”就指白天,差不多12个小时吧。
说完“天”,再论论“地”。书里说古时没有“地”,只有“土”“社”。
“土”这个字,集高大与卑微于一身。
说它高大,是做名词时。你看“国土”,是不是很高大上?国家的领“土”,必须寸“土”不让。“故土”“乡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听到这个是不是开始思乡怀旧?
说它卑微,是做形容词时。“土”就是不时尚、不洋气。比如,说人,“土著”,难听点儿“土老帽儿”,再难听点儿“土鳖”,单听这个名字都让人脑海里泛起傻里傻气的感觉。说东西,“土布”就是老粗布,现在慢慢变成了稀缺品;“土鸡”,现在变成了绿色无公害的代称,当然还有“土鸡蛋”,据说炒出来比养鸡场出来的鸡蛋更黄;“土菜”,现在到了乡下,会有农家乐,有的就叫XX土菜馆,“土”成了特色的代称。
人生天地间,头顶青天,脚踏黄土,上面的总是够不着,所以慢慢变成了高大上;下面的虽然坚实,但是时间长了,只觉得普通平常,甚至有了贬低的意味。人与人的关系,可能也是如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