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上》

作者: 采菊者 | 来源:发表于2021-07-14 14:51 被阅读0次

徐则臣著《北上》,洋洋洒洒揭露了大运河的一段传奇。

小波罗是一个意大利人,谢平遥一位杰出的翻译官。一次工作过程中,谢平遥给小波罗当翻译,一路乘船沿运河北上。途中小波罗也就是马可波罗的崇拜者,非常兴奋。喜欢考察一下中国的运河及风土人情,一路上照了不少照片。雇的船却在中途偷跑了。也遗失了小波罗的一本很重要的笔记本。谢平遥有家国情怀,由于精通英语。领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对龚自珍格外崇尚。一路上小波罗雇的挑夫监厨子邵常来,忠心跟随。后来邵常来逐渐发达了,做起来船运生意,一直传了几代,是地地道道的船民。到了邵秉义和他儿子邵星池时终结了船民生活,开始上岸。

邵秉义算是一位开明的船民,尽管自己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但对于儿子星池上岸生活的决定还是支持的。船民世代生活在船上,习惯了,反而不愿意上岸生活。对水上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邵秉义又在儿子星池的婚礼上把祖传的罗盘,也就是当年小波罗的,传给了星池。拍照的红衣女子与邵秉义一番对话,已经反应出运河受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已经不像邵秉义小时候和年轻时的运河了。而他的船也没有了运输优势,不得不停业,停了祖上传承下来的事业。邵秉义心里五味杂陈。

谢平遥的后人,有依靠在运河边生活的,有辗转到了北京的,已然在运河边。谢家一位后人,决定拍摄纪录片《大河谭》以介绍大运河的光辉历史及变迁。

书中一部分写了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的一生,马福德是光辉的,娶了中国姑娘如玉。后来为了给如玉报仇,一人干掉十几个日本鬼子。这段故事感人至深。

全书人物情系大运河,厉时百年有余,通过两个意大利兄弟的不同境遇,串联了许多人物事物。以及大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当时中国的现状。也反应了战争的残酷,及外国入群中国的种种罪行。

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是地地道道的大动脉。最后在二十一世纪初,正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大运河申遗成功,使得当年行走在大运河上的人们的后代激动万分。一部厚重的纪录片《大河谭》算是对大运河的最好的礼物。

相关文章

  • 读《北上》

    《北上》写的是一条贯通中国地理南北大动脉的大运河,小说并非是按照一条河流的直线,一路向前写去,而是在一个庞大的结构...

  • 读《北上》

    徐则臣著《北上》,洋洋洒洒揭露了大运河的一段传奇。 小波罗是一个意大利人,谢平遥一位杰出的翻译官。一次工作过程中,...

  • 读《北上》有感

    《北上》作者徐则臣用他的如椽大笔向我们描绘了百年前浩浩汤汤的京杭大运河和沿岸的风土人情以及今日运河赤城之子的生活。...

  • 读《北上》感想二

    今天再理一下这本书的故事结构。前半段节奏舒缓平和,以小波罗和随行翻译谢平遥的视角描述了从苏州,无锡沿运河北上的所见...

  • 年轻人如何不逃离北上广?

    【选择北上广】 每年毕业季,都有无数毕业生选择北上广。 “我在上海读的大学,当然是选择在上海工作啦。” “我拿到了...

  • 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的白领困境(附最新城市划分)

    导 读 “北上广”似一个魔咒。爆发于2010年的逃离“北上广”现象,在不到一年之后的2011年,便又出现了逃回“北...

  • 读《北上广女子图鉴》

    前两天去客户那里,和财务聊天,她讲起来之前在深圳上班的经历。 为了赶到市中心不迟到,每天6点起来挤地铁,画...

  • 读罢《北上》,心绪无端

    晚7:20读完了徐则臣的《北上》。工作以后就很少有一气呵成的阅读了,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两周,但也许也是因为这...

  • 读《北上》读书笔记

    阅读完徐则臣的《北上》好有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写读书笔记。这原因恐怕不止是懒的缘故,主要原因可能是阅读这本小说,时间...

  • 北上,北上

    离开东山时,还是春寒料峭,没有冻杀年少,却封住了脚步。 那一段,只能隐在屏后诉说离别的感伤。 一路北上时,妥妥地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北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ww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