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上》读书笔记

作者: 徐小晫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7:59 被阅读0次
    当代小说书

    阅读完徐则臣的《北上》好有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写读书笔记。这原因恐怕不止是懒的缘故,主要原因可能是阅读这本小说,时间间隔有些拖长。大脑里渐渐的把小说中的的靓点、闪光的点、丑陋的点都渐渐的淡忘了的缘故。故事时鲜活的,而记忆却是浮躁的。过眼云烟,能记下的东西,也许阔以叫做记忆肌肉。

    写读书笔记,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与自身链接,来找到读书后的思路或者共鸣。读当代小说,特别是这次读第10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徐则臣的《北上》时,多半感觉没有特别多的劲道,但读起来,也会让时过的很愉快。显然读者值得推荐。但和世界和国内经典小说似乎多多少少有些差距。

    但当代作家,和我们守望距离。也许更了解我们共同生活的一方大地,所以读当代作家的作品,更能体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活动。

    来自一个时代,一个环境,作家和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当代里。当代人共同的具有的东西,在小说《北上》中也可以略见一斑。

    走船三代人的邵家,最终也没有离开大运河。而大运河100年内故事,用徐则臣的手笔,把它完成的串在了一起。当代人,有趣的一面,就是来自对文物的理解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但是提高经济的敲门砖,而且更是老祖宗文化的底蕴在,也更有血脉的传承在。在阅读快结束了,徐则臣揭晓了《北上》的谜底。

    把所有从100年前出场开始的人物,到100年后重逢,巧妙而符合逻辑的串接在一起。这就是讲故事的一种方法。这完全不像陈忠实的《白鹿原》那样,死死的盯在白鹿原上。作家出身的地方不同,显然文化方式也截然不同,写作的路径也截然不同。徐则臣来自江苏,而江苏历来出优秀作家。

    他们想象力和变通能力都非常强。

    说想象力,是因为把100年前,大运河发生的故事,通过想象力,通过八国联军外敌侵入,通过义和团等等国内几种形态变化,成衬托出当时的大运河一代的模样,逼真而真诚。小说中,以意大利人小波罗为中心,展开北上的路途。小波罗,外国人代表着对中国文化的吸引,也说明文化间存在交融。他的老乡马可波罗曾在明朝来到中国。小波罗的来到,可以说是马可波罗的续集,但故事时不同的。时代不同,人不同,政治也不同,所以道理也不同。

    在徐则臣的笔下,《北上》虽然有血腥的战争描述,但更多的还是对文化的宣传。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徐则臣既《耶路撒冷》之后,还在保持的理念和描写特点。

    《北上》虽然讲的是100年来,围绕大运河有关人物几代人的沧桑巨变。但它来自中国,来自我们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自信,我觉的文化自信,就像徐则臣在小说《北上》描写的那样,大运河的宣传片,虽然被电视台给卡了,但大运河,这条大运河本本身身就有100年或者更长的历史。

    哪能会没有故事呢?小说用批判的手法,让大家明白。申遗不是搞市场开发,而是因文化而保留,因故事而流传,保留文化,就是保住我们的根。

    当代作家写的小说,有当代人的看法在里面。当代人的事情,当代作家在小说里描述。如果好,也许百年之后还会留下来,如果不好,也许悄无声息。需要历史来检验,而不是谁谁信口雌黄。

    总感觉,文学并不仅仅意味着编故事,文学还在于把历史的故事,现实的故事,往好里编,往生与死里编。相信的人,不多。但至少,我还相信,这个世上还有一些人会舍生取义一样,就像这次疫情,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因传染病毒或者劳累至死的英雄们。他们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英雄们不多,但确实存在。

    而小说家描写的历史故事中,或小人物中的生活和抉择中,也明显摆出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英雄史诗般,这就是格局,也是精神。

    文学属于少数人,和英雄一样。但它的光辉却照亮的这个历来复杂的世界。致敬好小说,真英雄。

    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北上》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yp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