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7131/eedcc24dcad1493e.jpg)
01
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名为《35岁的结局,都藏在25岁的选择里》,很多“杠精”纷纷发表评论。
比如:
“大部分人三十五才开窍,那么多四十几才成功的人怎么解释?”
“35岁就结局了?那姜子牙、佘太君是从养老院里逃出来挂帅封相的?”
“任正非和老干妈是四十多岁才开始创业的!”
有的键盘侠直接说“作者享年34岁”。
其实35岁和25岁不过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一点点理解能力的人都应该明白,那就是自己当下的决定都会影响到后面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是在哪里?——答案是:此时此刻。
你不改变,你就一直这样,25岁、35岁、45岁、65岁、85岁都是这样,只不过年龄在变大,但是你选择改变,你后面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跟你现在的年龄是多大并不相关。
就以这个逻辑来回复那些“杠精”网友:42岁的老干妈陶华碧如果不选择创业,那么她现在仍然是个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村妇女,44岁的任正非不创办华为,那么就没有现在让最发达的美国都忌惮的华为公司,74岁的褚时健如果不选择种橙子,那么如今的他只是个已经去世的被保外就医的经济罪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7131/8f41329694bf7368.jpg)
02
时间来到2019年下半年,意味着最晚的一批的80后已经没有了2字头的年龄,而最早的一批90后也已经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有人说,人到三十不认识的就不想再认识了,因为朋友和敌人都已经足够多。其实人生的下半场,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的是再过几个月20后就要出生,他们看待90后就像现在的90后看待60后。原来,谁也逃不开命运的轮回。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培养一个好习惯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学习一个新技能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改变自己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几个前同事都分别在自己40岁上下的年纪里选择了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A,35岁,辞去了相对稳定和高收入的工作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作为技术合作人;
B,38岁,开始了自己的第二家创业公司,做高端智能硬件;
C,39岁,辞去大公司总监的工作做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目前收入为0;
D,41岁,放弃了公司VP的头衔,跟几个年轻人开启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每天在联络业务。
因为前期的积累,可能短时间内家庭并不会出现经济危机,但是对于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承担更大的风险去开拓自己的下半场,至少是战胜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7131/69f198645ee72b0c.jpg)
03
很多人都以为人生的下半场就是完全脱离之前的生活和工作,“玩票大的”,比如去创业,如果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谈不上开始自己的下半场,更谈不上战胜自己。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创业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改变自己人人都可以去尝试。
学习一项新技能,开始一个好习惯,发展一个健康的爱好,尝试之前因为种种借口不去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可能就是人生下半场的起点。
人生的下半场并不意味着你隔断过去开辟崭新的未来,因为所有的下半场都是基于上半场,在上半场里你有相关的知识积累、经验技术还有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包括你的世界观和眼界,以及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这些都将有助于你开创更好的下半场。
在未来,每个人的寿命都会更加长,有人预测90后的平均寿命可能可以达到100岁,如此之长的人生可能已经不能用上半场和下半场来概括了,每个人可能都要面对自己的多段人生。
未来,只有不断找寻自己人生新的增长点才有可能应对世界、社会和技术的飞速变化,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有可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
所以,多晚都不晚,你永远都有人生的下半场。
作者简介:简书、今日头条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者,随手记等各大财经类平台特邀理财作者。已出版个人理财书籍《理财要趁早》、《轻松做财女》、《理财趁年轻——愿你过上想要的生活》,职场励志书籍《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职场精进之路——从巨婴到大咖》、《毕业五年,拼什么成为5%的人》等。微信公众号: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