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 ——读《沈从文传》有感

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 ——读《沈从文传》有感

作者: 芭蕉夜雨寄相思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4:03 被阅读100次
《沈从文传》金介甫

        沈从文是我偏爱的一位作家,最早看他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那湘西的人文地理,与苏州的小桥流水相比,自然是别有一番趣味。尤其是描写的那些人物,总有着一种贴近自然的真性情,比之吴侬软语的温文尔雅,粗犷和洒脱浸在湘西人的骨子里,犹如那些急弯险滩一般,而那缠绵多情的隔河对唱,又在阐释爱情的你侬我侬,不输给烟雨江南的多情。

        回顾沈从文作品里的那些故事和人物,总觉得湘西是个极为矛盾的地方,虽然尚武的风俗让争斗成为常事,但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顺从。即使在激流险滩中会随时丧命,木船上的水手也会惦记着岸上的相好,牢记着下次要带去的好物件。我想,是大自然的舒缓和狂暴交织着这幅湘西画卷,让人捉摸不透那薄雾下的神秘。而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在描绘沈从文的故事时,也帮我吹散了遮蔽湘西的薄雾。

        书中沈从文先生的三个时期最让我感慨,一是沈从文弃武从文的转折阶段,二是战争时对自我思想的坚守,三是动乱后在学术上的另起炉灶。

        在湘西尚武的氛围下,身体瘦弱的从文先生因为家境中落等原因,被迫投身于军阀的行伍之中,从此经历了一系列扫荡苗民和军阀混战的洗礼。看清了军阀真实的面目后,沈从文先生决毅去北平闯一闯,由此开启了一段在文学道路上坚韧不拔的创始期。他住在狭小的隔间,每天带上几个冷馒头,穿着那唯一的夹袍,整天泡在图书馆去恶补那只有小学学历的学识。他的文章受到报刊编辑恶毒的嘲讽,甚至于几次在饿得头晕目眩时,缓步走向卖身当兵的摊子。正是他心中那份坚韧不拔得到了友人的尊敬和帮助,也挽救了他的灵魂和命运。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思潮涌动、乱象丛生。沈从文先生秉持一贯的文学主张,坚持文学的纯洁性,极力促进纯文学 的发展。但在目睹人民群众所受灾难的惨状后,从文先生的文章中不乏同情之笔,赞扬人性的真善美,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和鼓励文学青年,就像他曾经北上落魄时受人恩惠那般。尤其在担任编辑时,他致力于修改和推荐文学青年的稿件,组织他们在家中集会,引导他们走上文学的正途。

       沈从文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尤其是在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遭遇了变故,使他无法继续创作,去续写湘西的华彩篇章。但他没有一蹶不振,竟然在文物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历时15年终获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凝结着他在学术上的心血汗水和那份坚韧不拔,成就了他在另一个行业的高峰。

       人生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磨难,犹如在海上遭遇了风暴的船只,经受着吱吱作响的解体压力,只有铸就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方能在大风大浪里沉着应对,用自己的坚强意志把握自己的未来。

相关文章

  • 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 ——读《沈从文传》有感

    沈从文是我偏爱的一位作家,最早看他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那湘西的人文地理,与苏州的小桥流水相比,...

  • 名人传,有感

    英雄交响曲——读《名人传》有感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名人传》叙述了德...

  • 翠翠和祖父

    翠翠和祖父 读沈从文先生《边城》有感 他唯一的朋友是一...

  • 旷古奇才乐天派

    -- --读《苏东坡传》有感 ...

  • 读《沈从文自传》有感

    历时一周,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为什么用“终于”这个词,因为他在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把我拉到了他的身边,我就那样跟着他走过...

  •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读沈从文《边城》,知道了茶峒这个地方,它是四川与湖南之间交界的一个小边城。当年那里,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下...

  • 读沈从文的《静》有感

    故事讲的是一个饱经离乱之苦的家庭,男的在军中,女的带着儿女疏散到一个小镇暂住,等候三个男人的消息和接济。母亲肺病咯...

  • 读沈从文的《边城》有感

    1934年,沈从文32岁,完成了“牧歌”式中篇小说《边城》,这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该小说以兼具抒情...

  • 读沈从文的《三三》有感

    早上一家人一起出门,先送了孩子去上学,再送了老公上班,然后,我又翘班溜回家来。 一心想着前两日卓老师布置的作业,我...

  • 读《摆渡人》有感 一个拥抱 温暖灵魂

    一个拥抱 温暖灵魂 ——读《摆渡人》有感 读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 ——读《沈从文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iq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