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沈从文32岁,完成了“牧歌”式中篇小说《边城》,这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边城》故事简单唯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爷爷年逾七十,但对翠翠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芳心所动。傩送的哥哥天保同时喜欢上翠翠,哥哥虽走“车”路,请人郑重说媒,但不得其果,兄弟二人协商采取为心爱之人唱山歌的形式公平竞争。大哥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语言造诣美:该小说语言古朴、自然、浑然天成、格外让人赏心悦目。去除雕琢之饰,揣摩自然心性,道尽心声之音,毫无违和之感,不须任何铭想,单纯的阅读就让可以让你心旷神怡。试想,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择一阳光慵懒处,抿一口清茶,让边城陪着你,开启一段心灵路程,何其幸福!
人性淳朴美:在边城里,沈从文志在描述一种健康的、自然的、不违背人性的人生形式。摆渡人爷爷和孙女翠翠的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掉的牵挂,直到生命走到尽头;傩送和天保兄弟俩虽然同喜欢上一个人,但却以敞开心扉、公平竞争、相互理解;傩送和翠翠之间的爱情唯美而纯真,不夹杂任何私利的成分;总船长摒弃前嫌,在翠翠爷爷过世后,愿意收留一个与自己儿子意外遇险有关联的女人为傩送儿媳,胸怀多么坦荡磊落。这些人物的塑造,可能在现在的社会里很难找到原型,但这并不影响边城的美感。有比较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你会越醉心于人性之美。 完美的人性会让你觉得更加有温度。沈从文所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正是这人性的光辉,会让边城永远耀眼。
环境诗意美:在边城里,湘西的自然美景如若“世外桃源”。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沫。这些美景,格外逼真,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果你存在犹豫不知道读什么书籍的困惑,建议你读读《边城》,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