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六台的佳片通常是在每晚的十点之后,看完电影就零点左右了。
对于每天要早起上班的人来说,睡得有点晚了。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挺好的,让看电影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有深刻体会吧。
昨晚看的是日本电影《步履不停》,导演是枝裕和。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平凡人家一天的琐碎生活,但却深深吸引着我,在这里面,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童年以及我的经历。
横山夫妇,生有两男一女,纯平,阿良和千奈美。横山是名医生,开着自己的诊所,妻子敏子是家庭主妇。也许世界上的父亲大都一样,希望子承父业,两个儿子纯平和阿良小时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也曾有这样的梦想,但生活总会有意外,哥哥纯平成年后在海边为救人溺水身亡,弟弟阿良成人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成了一名绘画修复师,父亲横山有着深深的失落。
电影围绕着家人每年的例行团聚开始,成年后的阿良和姐姐千奈美,各自带着自己的小家回到父母家团聚。阿良事业不顺,刚刚找了个帶着一个男孩的寡妇,三个人小心翼翼的相处着。姐姐有了两个孩子,家里装修,想搬过来与父母住。团聚的这一天,陌生又熟悉,每个人都想把亲情表达出来,却总是有点隔阂,只有三个小朋友像当年的兄妹,一起玩耍,一起吃东西,却也有着各自的心事。
电影主要以阿良的视角展开,拍摄构思巧妙,细腻真实,母亲在拥挤的厨房忙碌,姐姐在旁边搭把手,跟母亲聊着生活琐事:萝卜怎么样做好吃,玉米粒拌点面粉做成糊状炸着吃。母亲做的美味寿司记忆久久留在唇齿之间。以事业为重的父亲现在已经无所事事,但却不会与家人相处,想融入家人,却又放不下姿态,沉默寡言,偶尔一两句关心的话,表达出来却令家人难以接受,最后以吵架收场。
阿良做为次子,在父母的眼里没有大哥优秀,尤其是大哥的不幸去世,更增添了父母对他的思念,团聚这一天,母亲和父亲经常无意流露出大哥的好,让阿良既痛苦又失落无奈。想想现实中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母亲的唠唠叨叨,千叮咛万嘱咐,父亲的沉默寡言,好像家里没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想逃脱他们的掌控,但多年后却发现不管嘴上怎么说不愿意,身体却不由自主朝着回家的路。
电影中,阿良陪母亲上山给哥哥纯平扫墓,炎热的夏天,母亲给哥哥的墓碑浇着清凉的水,喃喃说着关心哥哥的话。回家路上一只黄蝴蝶飞过,母亲认为那是哥哥的化身。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至极,但电影没有落入俗套,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眼泪,只是通过点滴对话让这种气氛压抑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能释怀。也许这就是最大的痛苦,你依旧生活,他却永不回来。
阿良最终和父亲关系也有所改善,父亲带着他和他的继子敦平,三代人去海边,看着浪花翻腾,父亲说有一天要带着敦平去横滨看场足球赛。一下子无法适应的阿良只是敷衍着回答:“也好,我改天找个时间。”
是啊,好多事情就在“改天”,“有机会聚聚”,“有的是时间”中错过了,也许就是永远的错过,没有任何机会。
影片阿良的画外音:三年后,父亲去世,最后跟父亲的球赛也没有看成,还有一直跟父亲争吵的母亲,也随着父亲去了,我一直没用车载过她……
悲伤?悔恨?遗憾?无法言语的复杂情感,但似乎一切都永远失去了,无法弥补。
多年后,阿良夫妇带着敦平和他们的小女儿给父母扫墓,阿良用清凉的水浇着墓碑,喃喃说着关心父母的话,下山时,一直黄蝴蝶飞过,阿良给女儿讲着黄蝴蝶的故事,女儿问,这是谁告诉你的呢?阿良怎么也想不起来,他说,是呀,是谁告诉我的呢,我有点记不住了。
记没记住,我想在阿良的心里一定是最清楚不过的。
亲情总是那么微妙,似乎是天生的,但又似乎需要刻意保护。似乎是在意的,但又那么如渠水自然而然。亲情仿佛一颗爱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无声无息生长着。一生都需要沐浴着亲情的举动、言语的阳光雨露。
是枝裕和的镜头运用平淡而细腻。她的故事中充满了不得已的离散、生与死的相隔、长不成理想大人的小孩,和充满了遗憾的大人。
故事中,父母与孩子的隔阂,在有爱的家庭中,慢慢的消解,一辈一辈人的情感默默传承着,有意无意变化着,心头存留的那份爱让冰雪消融,鲜花开放。即使总显得慢了一拍,后知后觉,然而,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好在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