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好一点”,这个话题说出来,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说,这样的话题还需要强调吗?每个家庭都把孩子当成宝,不会对孩子不好的。
你对孩好的表现是什么呢?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环境,这也是必然的,相信每一个家庭都会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出一切美好。但也会有一些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出一些对孩子不好的事,比如,为孩子报了他不感兴趣的培训班,将孩子的想法遏制在摇篮里面,孩子的学习一定要紧盯,对孩子学习“没有”帮助的事情不要做,甚至是用打骂孩子来制造出一个“听话”(受控制)的孩子等等。然而,这些种种都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伤害了多少孩子,而又有多少孩子用自己的一生来治愈这给他带来的伤害。
那么何为对孩子好一点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不要以学习为由打压孩子的兴趣。
之前我有写过一篇《兴趣班,是孩子自愿的吗?》中提到过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压制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成为父母心目中上的理想人,因为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别。这样看似对孩子好,但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个不愉快的童年,长大后可能会用一生去寻找童年。
2.中国人常会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严厉一点,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
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培养,而是训练、控制。当孩子被父母打骂的时候,他的肾上腺素上升的,久而久之,在他的体内积攒了过多的肾上腺素。很多父母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小的时候都很听话,长大了就这么叛逆呢?小的时候,孩子是依赖我们的,面对父母的教训只有乖乖听话,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但父母打骂孩子的当下,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当他们长大后,有“能力”便会争取自己权利,在父母看来这就是不听话了。
不是每个孩子受到伤害都能走出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是有关孩子杀害父母的,当中不乏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在一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做错事的人,都有一个被打压、控制的童年,父母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很难释怀的,才会在长大之后酿成大错。
3.不要对孩子冷暴力。
上一点说到孩子对父母都是无条件的爱,很多父母都会说自己对孩子也是无条件的爱,但其实不然。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也许过了很久都会去原谅孩子,有些甚至会采取冷暴力,不理睬甚至不正眼看一下孩子,给孩子记仇。
我的妈妈是一个冷暴力高手,在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说出了一句话,我妈当下就立即说了一些很伤害我的话,过后的几天都不跟我说过一句话,甚至过了很久还会拿出来说。这些看着是妈妈对我做错事的惩罚,但当时我的那种伤心还在历历在目,有一段时间,我是很讨厌呆在家里的,想远离我的妈妈。很庆幸的是,我在过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的调整了心态,才能慢慢地从这些伤害中走出来。
4.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一个孩子和妈妈走在路上遇到了熟人,妈妈要求孩子打招呼,但是孩子表现出“不敢”,此时妈妈如果说,哎呀,我的孩子胆子小,这就是给孩子贴上了“胆子小”的标签。我曾经也是个爱给孩子贴标签的妈妈,在孩子重复做“错”一件事或重复做一些动作时,我会用“你总是”“你真是个XXX的孩子”。当时,我并不是在把我看到的事实说出来,而是在说我的感受。经过一些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把“你总是”改成了“我看到你做了XXX”,就是把个人的评判改成了讲事实。
父母的语言很重要,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就用怎么样的话去与孩子交流,而不一味地去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总是当着孩子面标榜孩子是一个胆小的人,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胆小的人,久而久之,他就长成了一个胆小的人。
5.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也会长歪。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意味着不给孩子成长过程中设置规则,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包办完成;没有规则的成长,还意味宠溺孩子。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要负责好学习便好,其他事情都可以为他们包办,让他们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长大,这样的培养出的孩子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索取无度的人。当父母如果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时,他们心里是会有落差的,甚至会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
对孩子好一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课题,需要家长们,尤其在父母去研究、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