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二十三

《课程的逻辑》读二十三

作者: 54国庆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2:47 被阅读0次

传统教学论把教材限定于概念和法则的观点是片面的,必须广义地界定教材概念,赋予其新的涵义。在不同的教学论模型中,“教材”概念的界定,从狭义的教科书到广义的应答性学习环境模型。所谓学校中的教学,是在“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因素的构成中教师直接地或以教材为媒介作用于学生的教育行为。 教材内容是制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的性质的把握大体可以分三个视点:通常按照学科分类来把握教材的性质,但也未必有明确的界限;按照学历和智能的要素来把握教材性质;按照认知发展过程来把握教材的性质。

现代教学论中对“教材”的界定突出了三个要素:“其一,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其二,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与技术;其三,知识体系同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奠定世界观之基础,表现为信念的、政治的、世界观的道德的认识观念及规范。

所谓“教材”不仅指各种概念,原理,法则,理论,而且包括心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方法,步骤,运算、规则,技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确立新的教材观,无论对于现实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抑或理论的研究,都是严峻的课题。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种教材功能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发展直接地受制于教材的选择和排列,把某种特定课业的教材的习得是为教学的本质。另一种观点认为,教材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成分,不过,它是可以广泛地彼此替代的。目的型教材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作为学科内容的教材视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定性手段。手段型教材观则是把儿童借助对教材的作用而产生的主体方面的能力的变化,视为教材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在“教教科书”的场合,教材自身式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用教科书教”的场合,教材乃作为学生的学习课题提示应当教授的事项时的手段或媒介。可以说,“用教科书教”正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格与功能。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作为教材(教科书)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为学习者选择并传递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与知识的“信息功能”;为学习者建构自身的知识、有助于其知识的系统化的“结构化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功能”。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读二十三

    传统教学论把教材限定于概念和法则的观点是片面的,必须广义地界定教材概念,赋予其新的涵义。在不同的教学论模型中,“教...

  • 《课程的逻辑》(二十三)

    在教学实践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反映的是两种教材观的歧异,它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一、教材的性质及...

  • 2017-10-2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

    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程实践 -----读《课程的逻辑》目录、引言 狭义上逻辑既指...

  • 用教科书教

    邯郸四中 张建新 读《课程的逻辑》第二十三章《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教...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几年了,但是对为什么去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没有去主动理解过,今天读了《课程的逻辑》这本书,对综...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这两周,我读的是“创建个性的学校文化”这一章节。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对于课程改革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内...

  • 读《课程的逻辑》引言

    学校课程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展开文化探索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并非单纯预设的"跑道",而是沿着"跑道"跑的过程。...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4

    当代教育——新形式训练说的背景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课程...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6

    "学习"概念的重建是当代教育研究 的重要课题 "学习"是怎样一种活动呢? "学习"不是单纯的现...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8

    教学活动是学生发展的社会文化组织中一种独特的形态 随着认知科学的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把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n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