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斯宾诺莎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荷兰塞法迪犹太人。
正如伯特兰·罗素所说:“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当中最高贵、最可爱的一个”。
他的著作《按几何顺序示证的伦理学》是所有哲学著作当中最具朴素理性主义特征。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哲学系统化的概念发展到了更深的层次。

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发展
斯宾诺莎这部作品主要讨论的是心理学上的一些问题,包括宇宙及人类自身一些思想。
它极其艰涩难懂,因为作品中不但有纯粹哲学术语,而且使用几何学方式进行表述。
在这部哲学著作《伦理学》,他使用了严格的数学方式来表现哲学。
其中有公理、命题、证明、系理、引理、旁注等等。

虽然这种哲学论述风格让人为之耳目一新,这种不拘于常态的探索精神值得敬佩。
但是显然在对于“形而上学”或“伦理道德”这些哲学问题的论述,用数学方法去解析取的效果并不让人感到满意。
我们最终还是会发现数学的论述模式,还是比较适合“几何”或“数学”问题,而并不适用于哲学问题。

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阅读特性
虽然这些哲学系统化作品在论证结果上差强人意,但仅就阅读方便性而言还是有其优势所在。
譬如当我们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时候,可以像阅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时候一样略过很多地方。
但是在阅读康德或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时,我们则不能略过任何东西。
因为他们的理论是贯穿始终,一直连续下来的。

同样在阅读柏拉图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任何部分。
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遗漏掉了一点,就如同观看一幕戏剧或朗读一首诗歌一样。
只要错过了其中一小部分,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作品是不完整,很难理解的。
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评述
就知识传播角度而言,无论使用何种不同的论述风格以及遣词造句模式都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这些风格、模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准则。

但如果从结果的维度出发,如斯宾诺莎一般用数学的模式来书写哲学作品,是否又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成果呢?
就如同在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伽利略一样,他也曾尝试使用对话的形式来书写科学著作。
显然这样的尝试并没有产生让人满意的伟大科学著作。
事实上,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两个人在各自领域所做的伟大贡献。

但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出现某种“瑕疵”,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他们无法将他们理念表达出来。
他们无法和想要交流的对象进行顺畅的沟通,这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选择正确的沟通模式。
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介绍,帮助各位读者对哲学系统化的论述风格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此类作品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此中规律和原则,做一个明智而有见地的阅读者。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lixiyue82——西月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