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斯宾诺莎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荷兰塞法迪犹太人。
正如伯特兰·罗素所说:“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当中最高贵、最可爱的一个”。
他的著作《按几何顺序示证的伦理学》是所有哲学著作当中最具朴素理性主义特征。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哲学系统化的概念发展到了更深的层次。
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发展
斯宾诺莎这部作品主要讨论的是心理学上的一些问题,包括宇宙及人类自身一些思想。
它极其艰涩难懂,因为作品中不但有纯粹哲学术语,而且使用几何学方式进行表述。
在这部哲学著作《伦理学》,他使用了严格的数学方式来表现哲学。
其中有公理、命题、证明、系理、引理、旁注等等。
按几何顺序示证的伦理学虽然这种哲学论述风格让人为之耳目一新,这种不拘于常态的探索精神值得敬佩。
但是显然在对于“形而上学”或“伦理道德”这些哲学问题的论述,用数学方法去解析取的效果并不让人感到满意。
我们最终还是会发现数学的论述模式,还是比较适合“几何”或“数学”问题,而并不适用于哲学问题。
哲学系统化作品在阅读速度具有其优势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阅读特性
虽然这些哲学系统化作品在论证结果上差强人意,但仅就阅读方便性而言还是有其优势所在。
譬如当我们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时候,可以像阅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时候一样略过很多地方。
但是在阅读康德或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时,我们则不能略过任何东西。
因为他们的理论是贯穿始终,一直连续下来的。
其他哲学论述作品阅读不能忽略任何内容同样在阅读柏拉图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任何部分。
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遗漏掉了一点,就如同观看一幕戏剧或朗读一首诗歌一样。
只要错过了其中一小部分,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作品是不完整,很难理解的。
哲学系统化论述风格评述
就知识传播角度而言,无论使用何种不同的论述风格以及遣词造句模式都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这些风格、模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准则。
就结果而言此种论述风格不能令人满意但如果从结果的维度出发,如斯宾诺莎一般用数学的模式来书写哲学作品,是否又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成果呢?
就如同在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伽利略一样,他也曾尝试使用对话的形式来书写科学著作。
显然这样的尝试并没有产生让人满意的伟大科学著作。
事实上,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两个人在各自领域所做的伟大贡献。
出现瑕疵的原因没有选择正确沟通模式但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出现某种“瑕疵”,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他们无法将他们理念表达出来。
他们无法和想要交流的对象进行顺畅的沟通,这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选择正确的沟通模式。
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介绍,帮助各位读者对哲学系统化的论述风格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此类作品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此中规律和原则,做一个明智而有见地的阅读者。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lixiyue82——西月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