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须臾之间·先仁后义

须臾之间·先仁后义

作者: 善行者大正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18:36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华杉讲

过了三年,姜太公,现在是齐太公了,来中央朝拜,周公问他:齐国治理怎么样?太公回答说:“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周公说:“太公之泽及五世。”

又过了两年,伯禽来朝,周公问他,鲁国治理如何?伯禽回答:“亲亲,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周公说:“鲁之泽及十世。”

两人的回答有什么区别呢?周公说姜太公的政治遗产能管五代人,而伯禽的可以管十代人。姜太公是“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这是一切以“功效”为标准,就像我们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伯禽呢,亲亲,先内后外,先仁后义。此王者之迹也。任何时候,先管自己家人,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大义灭亲,义再大,也没有仁爱大。

仁义有次序,要先仁后义,不要先义后仁。

相关文章

  • 须臾之间·先仁后义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华杉讲 过了三年,姜太公,现在是齐太公了,来中央朝拜,周公问他:...

  • 2018-1016 208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仁义有次序,要先仁后义,不要先义后仁。齐国如果变革一下,就接近鲁国了;...

  • 生不得死不失

    仁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求仁而终不仁; 义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重义而终无义; 礼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讲礼而终失礼...

  • 《失道》作者:觉醒东方看世界,中国哲学家!

    失道到昏庸无道, 失道后德, 失德后仁, 失仁后义, 失义后礼, 失礼后天下大乱!重新开始轮回这是中国封建专制政体...

  • 《道德经》中悟教练(三十八)

    ——失道后德,失义后礼 本章阐述由道到德、仁、义、礼的过程,说明德的产生是由于道的丧失,进而德失仁...

  • 赵玖东方精神系列《浑然一体》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识仁篇》以“天理”为“仁”,着重将...

  • 孔子学说《义》

    仁义道义理义正义 见得思义 一 对比 仁 :形式 义 : 内容,实践仁的形式。 二 义,根据不同的标准,去实现仁。...

  • 王阳明心学:精讲“仁、义、礼、智”只是一个心,人人本具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

  • 《识仁篇》翻译

    识仁篇翻译: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 《读论语》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观之 先谓之学,进而为用 后曰:仁、义、礼 郁郁乎文,尽善尽美 上至国政,下至微尘 囊天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须臾之间·先仁后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te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