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被爱滋养,才能明亮如光。父母一定要学会给孩子赋能,多多进行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向上生长。
有一次,同事被女儿气急了,就对女儿说:“从今天起,我就不管你了,你爱写不写。”
结果第二天,同事女儿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被老师罚站批评。
当天晚上,孩子意外的没有怎么磨蹭,睡觉之前还想着检查。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自律,而是父母的管教方式扼杀了孩子的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就没有机会学习自我约束。
所以,想让孩子学会自律,妈妈一定要能「忍」。
忍住不唠叨,孩子越自信
父母的唠叨,永远都是一个标准,一个腔调,表面上是关心孩子,实际上表达的都是自己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
父母忽视孩子的内心,唠叨个没完,孩子心生烦躁,就很容易对父母产生逆反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妈妈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
其实,父母的唠叨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父母的不信任,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不断地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中。
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证明:妈妈与其唠叨一百句,让孩子厌烦,不如以身作则带动孩子。
因为,「身教」比唠叨更有力量。
忍住不插手,孩子越独立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孩子的成长。
你不让孩子去尝试,孩子永远学不会主动。
你不让孩子去试错,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解决问题。
妈妈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越差劲。
因为事事插手的妈妈帮孩子扫清了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就是让孩子失去了本该练习的机会。
孩子对父母越来越依赖,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感,越来越懒惰和退缩。
杨澜曾经说过:
“一个妈妈的成功,就是让你的孩子成功地离开你。
妈妈最终要放手,最终要让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他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
真的爱孩子,就要忍住不插手。
不要担心孩子不会做,因为孩子在一次次的「试错」中累积经验。
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因为孩子会在一次次「我能行」中累积自信。
只有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孩子才有自信一次次地证明自己,才会学会对自己负责。
忍住不苛责,孩子越坚韧
弗洛伊德说:父母的吼叫对孩子来说,不止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如同一把利剑,直戳孩子的心灵深处。
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自于父母的爱与关怀。
父母对孩子处处为难,永远不满,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一直生活在敏感、愤怒、恐惧,或不断地自我怀疑中。
这些负面情绪的累积,让孩子变得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威廉.杰姆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只有被父母欣赏的孩子,才能勇敢自信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才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托举。
因为父母的鼓励,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光,指引着孩子向着目标一路奋进。
“这份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
所以,想要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忍」。
父母忍住不唠叨,孩子才能学会去决策,去承担,去把控自己的节奏。
父母忍住不插手,孩子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父母忍住不苛责,孩子才能永远相信自己,才有勇气乘风破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