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白鹿原故事之《麦客》

白鹿原故事之《麦客》

作者: 贺兰卫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23:00 被阅读75次

最近在播电视剧《白鹿原》,再加上是麦收季节,想起关于麦客的事情了,黑娃就是一个好麦客。

麦客,就是帮别人收麦子换取收入的人。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对麦客有记忆了。

我家住在白鹿原北坡下,解放前是西安城向东的要道,夏季就自然成了麦客的集散地。印象中,麦收时节,每天一大早,在大路口,黑压压一片都是麦客。他们穿着棉袄,铺盖卷扔在路边,等着主家叫去割麦。

我印象中,这些麦客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山里,其实就是白鹿原东边的秦岭山中,另一个地方是甘肃。他们家乡麦地少,劳力富余,每天夏天从关中东部开始给人割麦子,关中话叫赶场,一直往西走,能够有一些收入。

人常说“蚕熟一时,麦黄一晌”,说明麦子的收割期非常短,要抓住时机收麦,收迟了,麦子完全干了,麦粒就撒到地里了,收成就少了。所以,收麦时节,生产队或者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劳力缺少的家庭,一般都要请麦客。

麦客的工钱按亩收,早上谈价时,要捏码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商议方法,在衣袖或草帽的掩盖下,主雇之间通过手指来传递价格信息,达成协议后,背起铺盖,拎上镰刀就跟雇主走了。我见过生产队一次雇了一百多麦客,因为收麦时机难得,自身的劳力不足。

麦客一般吃两顿饭,早饭约上午十一点多吃,主食是蒸馍,小菜是淹蒜苔、油泼辣子和蒜泥等,还有稀饭。晚饭一般到雇主家里吃,比早饭好一些,一般有炒菜,面条。我见过生产队里给麦客做饭的大号铁锅与蒸笼,长大后很少见过。

麦客晚上一般住在学校、麦场等地方,第二天天不亮就要找雇主,继续收割。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机械的发达,收割机逐步代替了麦客,所以大家见到的麦客就很少了。

可能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知道现在,我很少见到麦客的影像资料,所以写下这点文字,也算是对麦客的一种记录吧。

相关文章

  • 白鹿原故事之《麦客》

    最近在播电视剧《白鹿原》,再加上是麦收季节,想起关于麦客的事情了,黑娃就是一个好麦客。 麦客,就是帮别人收麦子换取...

  • 麦客的故事

    袁方 夏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杨村人最繁忙的季节。忙到什么程度?用杨村人的话说就是“提起裤儿揣不着腰”。所以...

  • 麦黄了之四麦客

    麦客,从祖老八辈子,就在麦黄时节象布谷鸟一样出现。 麦客!为关中川道麦收和关中父老乡亲的生计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上...

  • 麦和女人

    《麦和女人》 影片《白鹿原》,讲诉着贫穷农民真实的故事,勤劳里隐藏着猥琐,善良的背后暴露着兽性。故事发生在一九二零...

  • 麦客

    一等麦客吃干的,2等麦客吃和喝 3等麦客仅喝

  • 时歌

    时间是一个麦客 春耕、夏理、秋收、冬藏……往而复返 眼中充满故事,脸上却朦胧着模糊不清 麦客在田畔休息,被孩子缠着...

  • 麦田

    《白鹿原》中,黑娃在外做长工,给人当麦客,结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当然,我不是想细聊陈忠实先生的书,也不是在...

  • 田小娥夜探白鹿祠 加的好

    正在陕西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亮点多多。其中田小娥夜探白鹿祠这个细节加的特别好。 黑娃在当麦客的时候和...

  • 麦客

    麦客是关中平原的一道风景,他们像一群候鸟,嗅着麦熟的香味而来,又顺着成熟的麦浪走下去。 小时候,乡下的种植...

  • 麦客

    麦子黄了的时候,外面公路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农民走过,全是男的,穿着手工缝制略显陈旧的衣服、布鞋,黝黑的脸上落满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故事之《麦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xp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