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过得让人羡慕,就别过得教人可怜。
昨天听朋友讲起一件事。
他家楼下有位老太太,丈夫去世多年,独居至今,儿女都在外地定居。
这老人家性格开朗,每天散步、跳舞,还经常在楼下跟邻居聊天说笑。
可前些天,邻居忽然发现她变得愁眉不展,面带忧色,见了人就开始哭诉自己的苦楚——儿女不联系,日子没意思,身体也每况愈下......
听着听着,所有人都觉得她可怜极了,纷纷开始关心她,送她衣食用品。
然而没过几天,这老太太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一下子恢复了从前的活力样子。
我的朋友说,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老人就是在装可怜,博取邻居的同情。
其实她过得很好,只是故意卖惨,想找人关心怜悯罢了。
我听完,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失落。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在微博上也看到类似的帖子,描述“弱者”如何通过卖惨获得关注和资源。
他们口中的“弱势群体”,其实根本不弱,只是把自己装扮成弱者的形象,博取眼球和同情。
这些人,仿佛把“弱者”当成了一种生存手段和自我营销的工具。
我不禁想起蔡澜先生的那句名言:
最不喜欢那种长嗟短叹,又不积极改变生活的消极主义者。
的确,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理应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总是抱怨或者等待他人施舍。
生活难免起起伏伏,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困苦。
但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可怜”二字,把自己活成他人口中的“弱者”。
我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
记得有一年,父亲生病住院,家里开销骤增,母亲苦不堪言。
那时我还很小,并不明白家里发生了什么。
只是每天放学回家,都能看到母亲坐在桌前默默地流泪。
那个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但母亲从未向亲朋好友诉说过自己的困境,只是咬牙坚持下去,没有屈服。
没过多久,父亲康复出院,母亲重新打起精神来。
我们一家人又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那段日子,成了我内心坚强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不少艰难时刻。
但我不会去委曲求全,不会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可怜的形象,等待别人施舍同情。
我相信生活的难题需要靠自己去解决。
哭诉抱怨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只会被人看轻。
当你抱怨别人的冷漠无情时,其实你更冷漠无情的是对自己。
你活着,就还有希望;你勇敢,就还有出路。
多年前,有一位成功女性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她说:
你可以失败,但是不要轻易说出“我无法”。
这句话铭记至今。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跌倒、会失败。
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次失败,就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活该如此。
失败只是暂时的,给自己机会,你就还有再次翻身的可能。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句话:
成功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这不仅仅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它启示我们,绝望和放弃才是生命的终点。
而希望在每一个清晨,勇气在每一次呼吸,机会在每一个脚步。
这个世界上,不乏苦难,但同时也有美好。
黎明前的黑暗再漫长,清晨的曙光终会到来。
不要轻言失败,不要轻视生命。
被困难击倒的人,既可怜,也可悲;
被困难强化的人,既坚强,也可敬。
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会历经考验,会在泥沼中跌倒。
但请永远不要活成他人口中的“可怜的人”。
勇敢前行的你,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另一端。
点个「在看」,与自己约定,永远活得坚强、自信、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