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猫》的课堂生成

《猫》的课堂生成

作者: 带月荷锄归111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23:51 被阅读0次

    郑振铎先生的《猫》这一课,已经反复教了好几遍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大多东西都是很清楚的,也没有精心的去设计细节,不过把文章的字字句句细读了一遍,就一些描写的语句琢磨了一下,同时对于肖特这节课的设计案例也细细的研读了一番,有启发。

    今天这一堂课主要带领孩子们欣赏写第三只猫的精彩段落。照例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因为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或许他们喜欢这份轻松有趣。分配好了角色,六位同学配合着,一会儿读完了,然后我让同学们就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时候,我是让他们选其中的一个角色来评。先结合课文中这个人物的台词(也就是语言描写)分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或心理,然后再评价朗读者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其实在评的过程当中,孩子们读的很好,也激发了我不少的灵感。比如首先分析“我”的角色。

    下面是师生对话。

    生1:"我"是坚定的认为第三只猫是凶手。

    师:这种坚定,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用了"一定",而且是两个"一定",

    师:哦,这两个一定就构成了反复。

    生1:对,他用反复来强调自己坚定的态度。

    师:那么这两句反复的话有没有轻重之分?

    生1:应该第一句读轻一点,后一句要读重一些,有高低。

    师:好,那你来给大家示范读一下,。

    孩子将“一定”重读,而且后一句比前一句高效果出来了,不错。

    分析"妻子"的角色。

    师:"我"坚定的态度通过反复句来表现,那妻子呢?妻子的台词是最长的,妻子的话里边都包含有哪些意思?

    生2:首先她说,不是猫是谁呢?这是反问句,反问句也是为了强调肯定的态度!接着后面的两句是对张妈的责备,她说“早让你小心了,你为什么不小心?!"说话的口气像是训斥。

    师:哦,先气愤,后训斥。你用这种语气来读出她既心疼自己的鸟被猫吃了,又对张妈的不上心很生气这两种情感。

    挑了两名学生读,第一个拘谨,没放开。第一二个读得很到位。

    我的灵感开始萌发。继续指导分析其他几个次要角色的态度。(这个环节以前教学中从没有过,觉得不是重点。)

    师:那么三妹的态度是怎样的?(生读三妹的台词)这是一个陈述句,一个很短的句子。三妹向来是爱猫的,但是在这个芙蓉鸟事件当中,她对于丑猫,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对,她也认为这只懒猫是凶手。她指出猫的位置,事实上就是希望,"我"能好好的惩戒猫一番。

    紧接着我就抛出另一个“重要问题”来了:“张妈也是家里边的人,而且她是最早发现芙蓉鸟被猫吃的,那她有没有一口就咬定是那只丑猫吃得呢?"孩子们说没有。

    师:“咱们一起分析分析,张妈是怎么说的。她说“是什么东西把鸟吃了呢?"这是什么问啊?对,疑问,那他为什么没有一口咬定那只丑猫呢?”

    同学们思考出了原因。

    一同学说:因为她天天给鸟换水换粮,看到那只猫经常的对鸟笼凝望,也并没有吃鸟,所以,以她的经验,那只鸟未必是丑猫吃的。

    师:嗯,这说明她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认定不一定是那只猫。

    另外一位同学说:因为妻子让张妈看好猫,别吃鸟,如果张妈说出是猫吃的鸟,那就说明自己失职,没有尽到责任,她怕主人责备她,所以没有说。

    师:哦,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所以张妈说话是小心翼翼的。我们归纳一下,"我"和妻子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坚决态度,一个是用反复,一个是用反问,还有三妹的态度,也认定是猫。而张妈却没有任何肯定之词,这之间的区分能让你想到什么?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我启发:在这个家里,"我"、妻子、三妹都是主人,所以我们就有话语权,我们认定是丑猫,那就一定是丑猫。而张妈在家里边是佣人的身份,属于从属的地位,所以话语权不在她手里,即便她说,鸟不是猫吃的,也没人相信她。所以,从这几个人对于猫的认定态度上,我们可以说,强势者才拥有话语权。想想我们生活当中谁最有话语权?比如在单位里边什么都是领导说了算。假如说在一个公共场合里边,有明星,有教授,还有警察,当然也有乞丐、流浪汉、保安、建筑工人等等,那么他们都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的时候,你会倾向于相信谁呢?大家讲当然是教授、警察和明星了。

    对,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是强势者,所以他们就掌握这个话语权,而对于那些弱势者的话语,我们往往是忽略,或者是不相信的。所以当妻子责备张妈的时候,她是默默无言,不能拿什么话来辩解。因此这篇文章,从对猫的认定态度上,可以折射出我们现实当中关于话语权的问题。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借猫写人生的。它告诉我们,不要歧视弱势群体,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关爱他们。

    或许孩子们从我的分析中又获得了细品文字的神力,后面又有了新发现。

    家人认定是那只丑猫干的坏事,这都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这一点很容易达成共识。而有眼尖的同学又发现了"新大陆":文中的李妈也是主观臆断。

    我说,请说说依据。

    他讲,从李妈的台词看,"猫!猫!又来吃鸟了。"这个"又"字就说明,她认定黑猫已经吃了两次鸟,可明明她没有看到猫吃第一只鸟呀!也有可能第一次是别的动物所为?

    孩子的这个发现令我眼睛一亮,对呀!我让孩子们分析:李妈的这一句台词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孩子们说是惊讶的语气,我说这个"惊讶"因为什么呢?孩子们都能想到,因为原来是认为是那只丑猫吃的鸟,没想到现在是这只黑猫吃的。

    我说:这是第一层惊讶,其实还有第二层惊讶---原来以为黑猫你吃了一只鸟,没想到你又来吃了!这个话的潜台词背后藏的信息就是,李妈原来也主观臆断过那只丑猫是作案者,这一次又主观臆断了黑猫连续两次吃鸟!所以李妈的那句台词除了为那只丑猫翻了案,同时她却犯了另外一种主观臆断的错。

    哈!这一点我对我的解读还是很佩服的,说实话,这种理解纯粹是课堂生成的。备课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一句台词。孩子们的提醒,反而让我生成了更好的教学资源。

    感谢亲爱的孩子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猫》的课堂生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ap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