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乎上有一则故事:
在19世纪英国统治印度的时期,当时的印度德里地区毒蛇众多。英国政府为此发布了悬赏,居民可以杀死毒蛇获得高额奖励。
在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大量的毒蛇被居民猎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私养毒蛇,杀死以换取奖励。当突然一天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时,猎杀毒蛇的奖赏被取消了。
原来私养的毒蛇被大量放生,当地毒蛇的数量比发布悬赏前反而更多了。
我们往往以为使用一个直接的绩效激励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却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想。
比如一个零售行业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了,他们的工作依然没有太大积极性。
一位年轻母亲用各种玩具的奖励都无法让孩子的成绩提高。
一个App公司想鼓励大家参与活动,直接用现金贴补的形式但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
02
古外今来我们都很崇尚奖惩分明,因为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这种要么奖励、要么惩罚的观念来自我们动物精神那部分,在原始部落,大家都是这种简单的协作模式。
心理学家把这种思考模式称为,线性思维模式。
但这种线性思维模式放在今天的实际工作中,却经常不管用了。
一个幼儿园原本下午16:00放学,却非常苦恼许多家长经常迟到一两个小时才过来接孩子。
于是他们想出了每个迟到家长罚款10块钱的规定。但是规定出来后,家长迟到的情况却比之前多了两三倍。
这就是简单刺激带来的反面效果,因为过去家长迟到还会有内疚感,因为耽误幼儿园老师下班的时间。
但当“10块钱”的规定出来以后,反而觉得自己迟到的行为是可以用钱买单的,所以就堂而皇之开始迟到。
正面的激励很多时候也无效。
心理学家、商业思想家尼尔·平克曾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实验。
他把绘画班小朋友分为两组,有一组经常可以在下课时拿到糖果作为奖励,而另一组则不会得到糖果。
过了一周以后,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拿到糖果的小朋友会在下课以后就不再画画了。
而另一组则在下课以后,依然选择画完这幅画才停下来。
尼尔·平克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人类大多时候并不需要外部刺激来激励自己,反而许多简单的奖励或惩罚会改变原有事物的意义。
03
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做好一件事情的动力呢?
孩子打游戏的动力就那么足呢?
为什么每个员工总喜欢那些毫无收益的事情?对丰厚报酬的工作,他们却没太大兴趣呢?
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驱动力。就像发动机对于汽车的作用,这是人做事最核心的动力。
看过心理学神级人物马斯洛书籍的人就知道,人在这个世界,天生就有需求需要满足。
驱动力通常有三种:
1、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比如饿了想吃东西,困了想睡觉,我们称之为第一驱动力;
2、来自外在动力,上文提到的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我们称之为第二驱动力;
3、来自内在的动力,内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我们称之为第三驱动力;
04
我们不要小瞧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许多人只是为了追求一种简答的衣食住行需求,只是从过去追求“从无到有”实现了“追求更好”这一转变。
例证不举,请自行揣摩。
我们的问题实际是过多使用了第二驱动力,却往往忽视了第三驱动力的威力。
据统计,全球只有不到3%的人真正热爱并享受自己的工作,数据挺夸张,多数人只能做到不讨厌工作而已。
但那些人是如何能做到自我驱动的呢?
主要有三个重要条件需要满足:做到自主、专精的心态、合适的目标。
05
-做到自主-
自主是指自己能作主,必须有一种高度自主的决策权以及自我思考。
比如许多零售行业管理者会说,这一片业绩都是你负责了。但所有业务开展的流程依旧按照总公司要求,这就算不上自主。
自主需要找到一种真正的自我思考,摆脱思维惯性的束缚。
韩都衣舍是一家2006年创立的淘宝服装店铺,第一家上市A股的淘宝店铺。
它但年如此迅速崛的原因,正是源自一次关于自主的变革。
当时公司业绩令人堪忧,CEO想到了一个秘诀。
他把所有员工每三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人负责销售,一人负责美工,一人负责客服,再没有任何流程和规定。
每个小组先预支成本十万的衣服,让每一个小组拥有高度的财务权,自己自负盈亏去控制销售和进货(统一渠道)。几乎每组三人的协作达到空前的效果。销售业绩立即大幅度好转。
但许多传统的管理会认为:如果给了人自由以后,他会不负责,他会逃避、偷懒、钻漏洞。
但对于这种企业,我的意思是,别人不给,自己动手。
经常独立去思考事情,拿出一些惊人的成效,肯定是有机会的。
06
-专精的心态-
每个人都有渴望做好的事情,一旦开始,就总是想让它更接近完美。
我曾经在做企业培训的时候,经常会让大家想一个话题,你有哪些时候做出的成就值得称赞?
即使是普通的员工也能说出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做好一盆盆栽、有一次把衣柜整理得非常舒服、自学了5年编程成为了一名黑客、自已有一个小有名气的乐队。
可能刚开始只是一点很小的兴趣,帮你打开了一扇门。进入门以后,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有人采访日本的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问他为什么炸天妇罗50年了,还要每天亲自上阵呢?
老头慢慢悠悠说到,因为我感觉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的。天。啦。
工作有三个层次,苦作、劳作和作品。
即使我们的工作普通而简单,我们依然可以把工作变得有趣一些,也同样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做成一件作品。
做一份完美的PPT,来一次令人激动的演讲,刻意去练习和领导的关键对话。工作这件小事,为什么就不能做得更有趣一些呢?
07
-合适的目标-
我们通常做事有两种目标, 一种是外在目标,一种是内在目标。
外在目标是指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以利益为导向。
内在目标是指愿意帮助改善别人的生活,愿意让人更好地去成长,这种目标是发自内心的。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目标是外在目标,因为有钱就有安全感。
但实际我们更注重内在目标,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许多有钱人依然感觉烦躁和苦闷,许多普通收入的家庭并没有因为收入低下而感到如此不幸。
两种目标都是必要的,一个是务实的短期的目标,一个是更伟大的长期的目标。
我们放弃目标的原因是因为,往往没有在这两个目标里,找到一个合适的点。
想想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打游戏,因为几乎所有游戏每一级关卡比上一次稍微难一点,刚好在我们能够挑战范围内,但又不至于不可完成。
结语
我们来理清一下今天的思路:
首先,如果你想你的下属、孩子和身边其它人充满动力,并不能简单依靠激励措施去实现,很可能引起逆反效果。
然后,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第三驱动力。
而激发第三驱动力有三个条件,做到自主(放手去做)、专精的心态(暂时做一名偏执狂)、合适的目标(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找到最合适的点)。
希望此文有所帮助!
End.
(即使我们能够保持长足的驱动力,但为什么还是经常做不好许多事情呢?下一篇让我们探讨零和博弈这个话题,这是人类最常用处理问题的方式,却经常让我们自己陷入困境)
如果在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你改变自己很难并不是你的问题,是你大脑结构的问题》,也许久更能了解认知这个话题)
(👇如果喜欢,请点下面这个赞哦)
网友评论
另外,发现系列文章中出现过好几次的一个小问题: “原因是因为……”这个表达存在重复意思,是个病句哦。
继续跟你学习,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