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我读研究生时的论文课题是丁烯氧化脱氢固定床反应器的行为特征研究。丁烯氧化脱氢是一种强放热的化学反应,一旦反应器的进口温度超过一定值,出口温度会出现大幅跳升,这就是反应器的着火现象,它对这类反应器的设计开发至关重要。对此可以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模拟过程复杂且耗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找到着火温度和进口条件的简单直观的数学方程式。考虑到点火前反应的转化率低,浓度变化小,导师陈先生提出在计算点火温度时可以把反应作为零级反应处理,从而把问题极大地简化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相平面分析,运用数学推演,得到了使反应器着火的临界进口温度的简单计算方法,袁先生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新意,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报道。袁先生得知1984年将在英国爱丁堡召开国际化学反应工程讨论会(ISCRE),就提议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文章提交给大会。
由于ISCRE审稿严格,录用率低,以前国内还没有论文在该讨论会上发表过,陈袁两位先生对此都很重视。文章由袁先生起草,由我进行数学计算并完成文中的插图。当时国内没有绘图软件,画图全靠手工,画的时候要格外小心,画错一点整个图就得重画。为了打印这篇文章我们也费了不少心思。那时没有个人电脑和文字处理器,打印文章只能用打字机。但普通的打字机很难打印复杂的数学公式,遇到数学公式一般只能用手写。袁先生听说学校外事办公室有一台新进口的电子打字机,就和他们联系让他们帮忙打印。这台打字机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打印的文字可以储存修改,不像老式的打字机,打错一个字往往就得整页重打。用它还可以打数学公式,尽管打出来并不好看,但比手写的强多了。今天看来这些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那时做起来可是大费周折。从这些小事情上可以看到,四十年来电脑和手机是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文章打印出来后,我看到袁先生把我列为第一作者,不禁吃了一惊,马上和袁先生说,“这样不妥,整个研究课题都是在你们指导下进行的,这篇文章从构思到写作都是由你完成的,怎么能把我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呢”。袁先生笑着对我摆摆手说,“这你就不懂了,发表文章时学生的名字在前,导师的名字在后,这在西方是惯例。再说你为这篇文章也做了很多贡献”。袁先生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那时刚刚接触到西方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对自己思想深处的一些传统观念冲击很大。
文章完成后需要寄到英国会议筹备处。由于时间较紧,袁先生让我寄国际特快专递。现在特快专递已经司空见惯了,那时上海寄特快专递必须到四川北路市邮政总局。由于担心文章在邮寄途中丢失,我在那里反复询问接待我的业务员邮件是否保险。他告诉我尽管放心,邮件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签收,保险得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特快专递,感到很新奇。寄费花了一百多块钱,那时觉得挺贵的,差不多是我两个月的工资了。没过多久会议组织者就来信告诉我们已经收到我们的文章并录取了。我们感到很兴奋,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在ISCRE上发表文章。1984年,袁先生去英国爱丁堡参加会议并宣读了我们的文章。之后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又在化工学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发表学术文章,正是在两位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踏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85543/6890fa40016b6cb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85543/5017ef320258bab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