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榆林行(二)

榆林行(二)

作者: 李瑞居 | 来源:发表于2024-11-12 01:23 被阅读0次

今天早上去陕北民歌博物馆,同学老张开车服务。他还像在学校时一样实在,指一处打一处,帮我们照相,中午请了饭。

陕北民歌博物馆朴素大方,名称的七个大字是贺敬之先生提写,端庄大气。提前预约,扫身份证过安检即可。

我们是今天第22位进馆参观者。进门没有蹭导游。自由发挥,看歌词已经很感动,后来听了导游的介绍更能深入体验。

进馆遇入眼帘的是第一章节:劳动号子。《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大标题,黄土色的大背景前,是林立的木夯和石硪,震撼人心。

小时候,家乡人箍窑洞打地基的号子声在脑际回放。打夯的叔伯汗流浃背,号子声一呼众应,整齐有力,打的地基平整磁实。

一首描写旧时小媳妇委屈的歌,名叫《有一个媳妇受折磨》,歌词浅显易懂,让我们动容,心里感慨,幸亏托生在新时代。

博物馆有专业老师展示,给我们演唱了耳熟能详的《黄河船夫谣》、《东方红》等民歌,原汁原味生动形象。

非遗项目榆林小调像极了苏州听过的评弹,同学解释说,从前一位官员,从家乡江南带来了丝竹之乐,《茉莉花》婉约有趣。

信天游章节中曲目,大都是流行很久的著名民歌。陕北地区自古民族交融,文化包容,在信天游中多有表现。

陕北大秧歌庆祝丰收,场面宏大,服装异彩粉呈,队形变幻多样。展馆用线条简化成39种样式,配套了整个墙面的彩图。

最后的章节是五彩缤纷的歌星墙。一千多名歌唱家,传承了丰富的陕北民歌精髓,并且发扬光大,展现陕北民歌的无穷魅力。

我喜欢听贺国丰的歌,苍凉忧郁中有一股执着力量。尤其是《祈雨调》,不怨天忧人,无奈中奋争,穿透力强。

在歌星墙中找到贺国丰的照片和光碟,投去一份敬意,心里默默祈祷:愿美丽壮阔的大陕北风调雨顺,原生民安居乐业。

跟着团队蹭着导游观看了演出,到了出口意犹未尽。出口是群雕,领头的三哥哥不管不顾走西口,目光坚定不回头。

下午老张同学开车带我们去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带交汇处,我站在沟畔,看不出个所以然。

意外收获是参观李棠书法展和陈宝生摄影。没想到荒凉的塞外,有熠熠生辉的文化。一位姓高的先生了解情况,免费讲解。

李棠在京为官,做了许多实事。他的书法作品颇有力度,透出文人风骨。他的馆阁体稳重大方又有灵气,我看了又看。

上次回去观摩了我舅家族谱的序。那是我外家先祖的笔迹,我偷拍了几张照片,今天拿出来对比,比出了文化自信。

我舅家的族谱序言也是馆阁体,两种小楷都是工工整整的样子,字体相差不大,精神大致相似:严肃规整中透着灵气。

陈宝生的摄影作品以黄土地质公园风景为主,大气磅礴,万千意象。今天我们没发现风景,一是时间不恰当,二是没积淀。

返程路过成片的沙地,柳树叶子泛黄,收割后的高梁秸秆和枯叶瑟瑟发抖,剥了玉米的枝杆成垛堆放,像极了我家乡的田野。

天空飘着雨丝,轻风微凉。走进田间,苍凉中竟然有了诗意。是贺国丰信天游中的苍凉,也是他歌中的诗意。

走进这种苍凉而又诗意的田间,心里的悲苦似乎不存在了,换成一种虚无的惬意。有时候,疗愈我们的,是夹裹着雨丝的西风拂面,是塞外的枯草衰杨,和它们站在冬季入口处那似曾相识的萧瑟晚唱。

李棠的书法作品 苍凉的塞外川地
陕北民歌博物馆外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榆林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fl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