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要学会倾听。当我们听了别人诉说的故事后。我们会对自己说:“我认真的倾听了他说的话,我真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表面上看,你是倾听了,但,是否真的倾听到了别人的心声了呢?那可就不一定了。
举个例子:
孩子对我说:”妈妈我饿了。“
”你是不是在幼儿园又没好好吃饭?你知不知道你不好好吃饭的话,会不长个的。“我说。
”我很饿,我想吃东西,妈妈。“孩子说。
”像你这样在学校不好好吃饭,回家就应该饿饿你。快去睡觉吧,睡着了就不饿了。“我说。
从上面的对话,以前的我会认为,我是真的倾听了。我是真正的倾听者,孩子说的话我都给予了回应。可是事情并没有解决,孩子说出了自身的感受,作为妈妈的我,一直在反驳他的这种感受。他不应该感到饿,感到饿说明他做的不对。
我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孩子饿的感受,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说自话。其实有点像,我没有感到饿,你怎么会饿呢?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其实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错的。
以前听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冬天的时候,有一家三口,妈妈出门去了,将几个月大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
丈夫将孩子抱到院子里,放在婴儿车里,自己在一旁劈材。劈了一会,感觉浑身燥热,汗滴开始滚落下来,就将外套脱掉了。心想:我热,孩子也肯定热。就也把孩子的外套给脱了。
然后丈夫继续劈材,劈了一半,身体更热了,就将夹衣也脱了,留了个背心在里面。
他心想孩子肯定也热了,就将孩子的衣服也脱了。
等他把柴劈好后,再来看孩子,孩子浑身冻得发紫,已经被活活冻死了。
以前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感觉故事里的父亲很愚蠢,现实世界里哪有这样愚蠢的人?其实自己又常常就是这样而不自知而已。
比如,我在家坐了一天,下午的时候感觉身体发冷,就赶紧穿上了外套。不一会,孩子玩完从外面回来,身上只穿了一件秋衣。我会急忙给他找外套让他穿上,虽然他额头已开始冒汗。但是我却视而不见,非得让他穿上,我冷你也肯定冷的思维重现了。
因为此类事情反复出现,后来从书上得知一条如何判断孩子冷热的原则,想要知道孩子冷还是热,就摸摸他的手心,如果手心冷就说明冷,如果手心热还微微出汗了,说明该减衣服了。虽然这样判断也会稍有误差,但是比从主观判断要准确多了。
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个王健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 很多普通老百姓就笑了:“什么?一个亿这么多钱,也算小目标吗?”我们平头老百姓别说一个亿,一百万有多大一摞钱都没有见过,是打死也想象不出一个亿是多大的概念的。
普通老百姓都只有小数思维,对于大的数字是无法通过脑海想象出来它的大小的。位置决定了思维。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你的思维被限制住的情况有哪些?如何才能跳出这样的思维框架,让自己的认知得到升级呢?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