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就是加杠杆,把杠杆去掉了还有什么金融可言?
话说如此,但是杠杆太长了就会变得脆弱,一旦杠杆断了,那就是崩盘的结局。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如何爆发的?还不是因为次贷的杠杆太长,最终资金流断裂,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要去杠杆,就是除掉太长而太脆弱的杠杆,以免出现危机。
1、中国的杠杆有多大?
从数据来看,除了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处在安全区间之外,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将进入较高水平,居民和企业的杠杆都非常比较高。
地方政府债务较高,主要是政府官员在政绩需求下,通过地方借贷平台拼命借钱,反正借来的钱是政府,获得的政绩是自己的。有了政绩,就升迁,还钱是下一届政府的事情了。
企业债务高的主要是国企,国企因为正常因素,可以从银行贷款,可以自己发债,国企债务高就不难理解了。
私企想要贷款困难重重,就算借了高利贷,也不计算在国家统计的数据内。
最奇怪的是居民的负债也很高。这是因为2015年以来的这一轮房价上涨,究其本质,就是以货币宽松和政策优惠,通过去库存叠加棚改货币化,鼓励居民举债购房。
其目的就是,以居民加杠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
结果显而易见,房价一路高涨,居民杠杆率随之一路上扬。
这就是中国各部门杠杆的整体情况,其中最危险是地方债务和国企杠杆。
2、如何去杠杆?
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杠杆之所以那么高,说到底还是行政力量的干预。
看看各种地方上的平台贷款、城投债、产业基金、以至于PPP等,无不隐藏着行政主导加杠杆的影子。
仔细想想,杠杆之所以过高,难道不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前些年的“好大喜功”、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想要去杠杆,首先要用行政力量。所谓行政去杠杆,就是由财政部门责令和督促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减少借贷,更加严格地约束和限制地方通过融资平台等的举债行为。
当然,在中国,由于行政力量的强大,在供应侧改革的时候,就轻轻松松渡过所谓了“明斯基时刻”。
但也不可否认,行政力量“去杠杆”和行政力量“去产能”一样,有的不只是慧眼,更有许多无奈。
那就是,我们的“过剩”杠杆和“过剩”产能一样,本就都和行政的促进与刺激密切相关。
3、去杠杆会成功吗?
如果说加杠杆差不多等于增加负债,那么去杠杆就是还债。
问题是地方政府和国企有钱还债吗?怎么可能,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都是在用新债还旧债,真要去杠杆,资金流肯定会断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的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大风厂每年都从银行拿到贷款,没想到突然间银行就不同意续贷了,而且还要还贷款。然后,大风厂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早在部署去杆杠化的同时,中央也连续出台了众多措施,万亿降费减税大红包几乎年年发,给企业减轻负担;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但是这些措施想要见效需要时间,不知道严峻的形势能不能给出足够的时间。这就是一场生死时速。
4、中国经济的未来?
许多人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地方政府和国企去杠杆之后,没有足够的资金,如何发展经济?
如果我们更深刻地看,会看到,“去杠杆”并不只是一个去化杠杆的任务,而应是一个厘清“加杠杆”逻辑。
从而让行政力量让位于市场,让市场规律更适当发挥作用来均衡杠杆的努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中无数个体更加踊跃,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仍可期待。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去杠杆带来的“痛”。今年5月消费、固定投资等数据的下滑,都是去杠杆引起的。
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中国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当然也处在历史最复杂时期。
时有小忧,未有大患。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