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动。
从一开始阅读电子书到读纸书再到回到电子书。
从一开始听解读到看原文再到听原文。
从一开始随意的读书笔记到慢慢形成固定套路。
我的读书方法经历好几次变动和迭代,我相信这是一种进步。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方法是最好的,但是我却在逐渐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既是总结也是分享,我想乘这个机会梳理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书成果
樊登读书
根据樊登读书的统计结果,2019年共听书57本,累计听书3168分钟。
比去年多听了26本。
喜欢听的书包括《数据思维》、《大学的终结》、《高效休息法》、《复杂》、《坚毅》、《寻人不遇》。
kindle电子书
完本:重读了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读完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掌控》、《深度工作》、《零售的哲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AI·未来》。
未完成:33%《国富论》、53%《公正:该如何是好》、62%《数据思维》、14%《枪炮、病菌和钢铁》。
微信读书
《30岁前的每一天》、《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清醒思考的艺术》
纸书
完本:《人类简史》、《韭菜的自我修养》、《财富自由之路》、《刻意练习》、《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数字医疗》、《可复制的领导力》
读书笔记
完成《刻意练习》、《深度工作》、《数字医疗》、《万万没想到》、《可复制的领导力》、《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零售的哲学》、《30岁前的每一天》、《富爸爸穷爸爸》。
总体来说
读书比较杂,电子书多于纸书,
并且电子书读书笔记完成率高于纸质书;
对逻辑性强或复杂的书读起来还是比较慢,有抗拒心理;
主要集中在中文图书,英文原著没有看完的。
人文书籍阅读几乎没有
读书介质选择
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一直是我特别纠结一个问题,两者各有利弊。
电子书
优势
1、获取方便且便携,直接在kindle上下单,或者在微信读书中挑选。
2、价格便宜,kindle电子书比纸书便宜至少一半,并且在打折时候买基本在3元以内。
微信读书中开通无限卡后,只要你读的够快,可以省很多的钱。
3、可以听书,尤其是支持原文朗读,可以大量利用我的时间。
4、做读书笔记极为方便,这一点在读书笔记方法选择中会重点写。
缺点
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2、kindle阅读起使用体验不佳——我曾经用过kpw2。
3、选择太多,容易读到一半放弃。
4、看书速度慢。
其实我也不清楚电子书和纸书究竟哪一个更好。
我的经验是:
介质只是一种选择,重要的是内容,这一点在纸书和电子书上没有任何区别。
选择的重点是:哪一种更能让你快速读完想读的书,并且得到更多的收获。
电子书阅读器选择
我信奉的读书原则是:涉猎+只字不差的阅读。
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不然。
电子书更容易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读书速度很慢;
纸质书阅读速度快,但是在速度提升时必定牺牲对文章的体悟。
平板+Kindle APP阅读
电子书需要一页一页翻,翻页速度不够快是一个巨大的体验失败。
虽然在APP更新之后情况下有所好转,但与纸质书的顺畅来看,还是很不方便。
支持正版节省了我大量的寻找盗版书的时间。
很多提供推书服务的公众号或者服务不是毫无筛选的推送,就是经常注销,很不方便。
Kindle APP中的快速浏览能够提升阅读体验。
由于阅读器的天生劣势,墨水屏难以胜任快速翻页的需求。
但是Kindle APP是我用过的唯一一个意识到快速检索快速翻页重要的软件。
这在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中是一道强大的“护城河”,是目前仅有的成熟方案。
(注:受个人经验所限,如果有其他的APP实现这一功能烦请指出。)
为了读书而购入Kindle阅读器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尤其是非墨水屏的版本(贵)
不管是知乎还是各种论坛,后悔买入kindle阅读器的大有人在。
并不是kindle不好用,而是充分利用手机、平板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为了其实不多的阅读时间,担心对眼睛的伤害,花更多的钱,并没有太多的必要。
毕竟,用手机看不了书的,Kindle阅读器也帮不了你。
此外,kindle不支持原文朗读也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时候还可以选择带有原文朗读功能的软件。
这部分将在读书方法中详细说明。
小建议
阅读介质的选择并不是读书最关键的环节。
假如你还在纠结使用电子书还是用纸质书,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
现在立刻去书店挑选想看的书,买下来把它读完。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假如一年内读完价值500元的纸书,就去买一个kindle阅读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