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书方法经历了几次巨大的变动或者说迭代。
读书方法的迭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读书介质和笔记介质的影响。
在《2019年读书方法迭代和反思(一)》中我已经做出了关于读书介质选择的说明。
总结一下就是用手机(平板)+APP的模式实现电子书的阅读。
读书方法的迭代
读书方法是我2019年变化最大的部分。
从电子书再到纸质书又回到电子书。
2019年最大的突破是我尝试了有声书(原文朗读),并且利用它进行快速阅读。
我为什么要选择有声书**
在我看来有声书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时间统筹和规划。
由于个人工作情况较为特殊,我每天花在开车通勤上的时间超过1小时。
如何利用这一小时的漫长时间是我一直在考虑的。
我尝试了解读音频和原文朗读这两种方式:
解读音频
刚开始的时候我选择的是樊登读书这一类的解读性音频。
先说说解读音频的好处:
1、选书的质量一般在平均水平以上。
2、不拘泥于某些题材,选书范围较广。
3、内容上通俗易懂,能够更好的理解。
4、更新频率一般较快,可以快速积累信息和案例。
但是解读的音频有几个不能令我满意的地方
1、选的书不一定是我需要的。
2、更新速度太快可能导致解读不深入。
3、解读带有个人观点,音频时间有限,可能遗漏某些要点。
4、一般新书较多,经典图书解读较少。
给予这几个要点我将解读音频作为读书的备选项,作用是发现好书,并且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
2019年1-11月,我一共听书(解读)57本,涉及很多方面,也发现了不少好书。
原文朗读
因为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我尝试用原文朗读的方法来听书。
从12月开始采用微信读书的朗读功能,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3本书的阅读,每本书收听2遍左右。
加上为记读书笔记快速阅读,一共看了三遍,收获特别大,而且读书效率很高。
原文朗读有几个特点,好坏参半,全看个人使用:
1、把作者的观点原封不动地传达,原汁原味但是理解上难度更大。
2、阅读速度受限,听一遍书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第二遍可以倍速播放。
3、听书过程中不能做笔记,所以需要第三遍回顾,通过APP操作快速记笔记。
4、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听,理解后印象及其深刻。
原文朗读(有声书)的出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了平时我无法利用的时间。
同时结合我的读书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有声书独特的读书方法
我总结了一下有声书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这与纸质书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
水湄物语在《30岁前的每一天》一书中提到
读书应该读旧书,一方面是要读经过时间考验的书,另一方面要读自己读过的觉得好的书。
书读第二遍的速度远超第一遍,并且会有更多地收获。
第一挑选适合自己的APP软件。
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偏好,这里只说我自己的选择原则。
1、书库要全,最好能开包月卡,因为我读书比较快,这样能节约不少钱。
2、读书界面要清爽,要有语音朗读功能和笔记功能。
3、笔记能导出,如果有快速浏览、定位功能更好。
4、语音朗读的质量越高越好。
经过这四个条件,我尝试了Kindle、天猫读书、当当读书、微信读书、藏书馆、多看阅读等多个APP之后,最符合条件的是Kindle和微信读书。
选择Kindle是因为资源更丰富,并且有外文图书资源,除了没有朗读功能是最优的。
选择微信读书主要是朗读功能最符合我的需求,其他功能也能满足。
第二挑选合适的阅读时间
我一般选择在通勤时候听书,然后在听完两遍之后利用空余时间做完读书笔记。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闲暇时间。
第三利用复制或笔记导出功能存到印象笔记(或者其他APP)
我选择电子笔记的原因很简单,快速记录、提取和永久保存只有电子化才能实现。
第四记录感想并形成读书笔记
这能快速形成输出,强化记忆,把信息变成知识。
这也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听解读其实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并不一定会形成知识。
读书笔记整理方法的迭代
跟随读书方法变化的就是读书笔记整理方法的变化。
流水式阅读法
最开始我对怎么记读书笔记是没有概念的。
知道后来我在哔哩哔哩看到一个视频《每年700本+笔记700份,十年读书经验大公开》。
UP主解读了一本书,里面提到
记读书笔记的一个方法是,把存储式阅读变成流水式阅读,只关注核心论点。
1.摘录片段:有的书籍只论述1-2个争议性很大的核心论点,于是可以只摘录核心论点与》里面能够打动你的重点片段。
2.筛选灵魂:整本书最最喜欢的精华部分
3.撰写感受:输出自己个人感悟和理解,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只针对某个片段的,如同阅读界的弹幕点评。
这构成了我第一代系统的读书笔记记录法。
但是这种办法有一个问题是原文的大量缺失,想在以后找到相关证明材料和案例是个的问题。
康奈尔+流水式阅读法
在利用电子化阅读后,我更新了这种读书法。
通过康奈尔笔记的格式,把大段原文进行摘录,并且加上了个人感悟。
尤其是换了苹果电脑以后,苹果系统的很方便将手机APP中的内容复制到电脑端进行整理操作。
当然Windows端也很方便,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等都可以实现同步。
这种方法保留了流水式阅读法的优点,同时利用电子存储的优势,规避了储存式阅读的弊端。
只要能利用计算的分类检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原文、数据及阅读收获。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阅读观念上带来的改变。
在记录下大量的原文后,可以对书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复习。
通过反复的复习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相当于又重读了一遍书。
这其实是对“读旧书”这一准则的再利用。
最大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2019年读书方法的迭代和反思。
这一年的读书经历给我最大的启发其实不是读书介质、读书方法或是笔记方法。
而是我深刻的认识到:
读书真的能够改变人,而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加速这一过程。
没有什么是读书改变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你读的太晚了。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