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49745/56f288be6e9edfd6.jpg)
哪有那么多人间卫士
多的是盲目,少的是理性
当网络暴力充斥在我们身边,人人参与,人人自危。
前两天薛之谦转发了一条视频微博,视频大意是讲,在北京地铁上两女一男因为微信扫码发生争执,男生骂的很难听,句句侮辱,期间抢过女生手机,在地铁门即将关闭,已经发出警报声的时候,推女生下车,扔下女生手机。可能是因为名人效应吧,事件很快得到传播,成为微博热搜,警方介入。
网友把矛头对准男生,很快,男生的个人信息被爆出。
我不想去评论北京地铁事件双方的对与错,人人心里都有一座天平,都有自己的认识。
网络暴力是我想要表达的。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有责任。
罪不责众的思想可能是网络暴力肆虐的主要原因。
“网络暴力”打破道德底线,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违法侵权行为。
保持必要的客观和理性,不用别人的尊严作牺牲品,这大概是每一个网民需要认识到的。
诚然,视频中的十七岁男生气焰嚣张,粗鲁的语言行为引燃了网友们的怒火,也触碰到法律的底线。
但是,在这起事件中,网友又担负着怎样的角色?
评论里清一色的辱骂,和个人信息披露。
有人说自己从知道手机号码开始连续拨打了半个多小时,一直无人接听,还上传了截图为证,也有人说,已经知道男生家庭住址,准备“登门拜访”。
网络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郭德纲曾经在师徒反目的唇枪舌战中提到,“如今的网络暴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三人成虎,无形的言论比拳头更重,一点点把人击垮,坠入深渊。
字字珠玑,字字成剑。
电影《搜索》讲诉的是关于公交车上“让座”事件所引发的网络暴力。电影中,女主角因为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受到打击,没有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件事被人拍下,上传网络,最终引起群体的口诛笔伐,在网络上通过文字言语、图像的方式进行攻击,最终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将女主提前推入死亡。
很多情况下,网民习惯站到道德制高点,审判他人,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充当了刽子手,人云亦云。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审判他人。
网络暴力事件中,因为法不责众,所以肆意妄为。
事件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不能披着自由的外衣,打着道德的旗帜去宣扬所谓的正义。
网络环境表现出令人心寒的冷漠。
有人讽刺说“出门的人都不上网,上网的人都不出门”。
言语真是世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
想不出为什么大家的想象力能那么出众,故事编得头头是道,骂起人也条理清晰,恨不得把中华文化中恶毒的词语全部用上。认真起来,还会玩起人肉搜索。
空气中的雾霾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雾霾。
网络上的跟风骂人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为了骂而骂,底线又在哪里?
“人肉搜索”搜的是底线,毁的是生活。你以为藏在人群中的冷漠,就不会给你留下阴影吗?
有网络暴力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网络暴力伤害,你伤害别人,别人也会伤害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