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了一些以前未被重视的雄性和雌性长臂猿和暹罗猿之间的差异,这可能给我们提供了社会行为如何影响灵长类进化的新线索。
长臂猿和暹罗猿是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和中国部分地区的小型猿类。大多数物种是群居的一夫一妻制,并成对生活。
和所有动物一样,长臂猿和暹罗猿是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来应对不同的环境和社会压力的。观察今天生活的猴子和猿类物种,包括长臂猿和暹罗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塑造它们的力量。这可能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力量,也塑造了他们的远亲,智人,和他们已经灭绝的祖先。
在中国南方海南省的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里,一只年轻的海南长臂猿依偎在它的母亲身边。出生时,雄性和雌性长臂猿的皮毛都较浅,一年后会变成黑色。当雌性成熟时,它们的皮毛会变成金色。嘉道理农场及植物园提供在一些动物中,我们看到与雄性之间争夺配偶或资源有关的生理特征的性别差异。在许多猴子和猿类物种中,雄性的大犬齿被用作攻击性的视觉信号。同样,在一些成年雄性大猩猩头骨顶部发现的大骨脊(被称为矢状嵴)及其周围的脂肪峰与雄性赢得战斗和吸引雌性的能力有关。
直到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雄性之间的竞争在长臂猿和暹罗猿的男性身体特征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表在《国际灵长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的新研究表明,8个物种中有3个在头骨和犬齿上表现出性别差异。
面孔、牙齿和竞争
这些结果表明,三个物种的面部尺寸和犬类的大小是性选择的重要目标。这些特征与男性的攻击性和社会信号有关。长臂猿和暹罗雄性之间的社会关系很弱,但是通过研究它们的行为,我们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某些物种的雄性进化出了更强的身体特征,而另一些物种却没有。
大猩猩和猩猩受到与雄性竞争相关的选择,这些结果表明一些长臂猿和暹罗物种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这些物种的雄性在面部骨骼上形成了大小和形状的差异,与雌性相比,它们的犬齿更大。
长臂猿和暹罗猿雄性的选择压力并不像某些类人猿那样,来自于雄性为接近雌性而进行的激烈战斗。更有可能的是,它们稍大的体型和明显的面部特征增强了雄性抵御入侵的能力,或防止其他雄性杀死它们的后代。
眉骨
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长臂猿中,面部骨骼的性别差异与社会交流有关。
东部长臂猿的眼眶上方的骨骼结构(称为眉骨)比雌性长臂猿要大24%。雄性的头骨整体尺寸只比雌性大5%,所以雄性的眉骨大得不成比例。
白色皮毛只突出了东部白眉长臂猿的眉峰区域,而雌性白眉长臂猿则不是这样。这种白色的皮毛颜色可能是为了突出其骨骼结构而进化出来的。东部白眉长臂猿的一个大眉棱可以作为一个视觉信号给其他雄性长臂猿,以交流社会支配地位。
左图为一只雄性东白眉长臂猿的头盖骨,右图为一只雌性东白眉长臂猿的头盖骨。与雌性相比,这个物种的雄性(Hoolock leuconedys)有更明显的眉骨和更大的犬齿。
与人类的连接
由于八分之三的长臂猿和暹罗猿在头骨和犬齿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社会行为的细微差异有关。为了充分理解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我们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研究,来仔细研究在更广泛的现存灵长类动物中,面部尺寸的性别差异与雄性和雌性社会行为的特定方面是如何关联的。
如果头骨的特定区域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例如作为攻击性或支配性的视觉信号,这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早期人类祖先和亲属的社会生活,这是通过化石骨骼遗骸了解的。
这些未来的研究将为更好地了解人类族谱中灭绝的成员是如何社会化铺平道路。这包括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约400万年前的类似猿类的两足动物)和我们自己的人属成员,他们早在280万年前就被知道了。
对我们祖先社会生活的这种更深入的了解,可能会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物种智人(Homo sapiens)起源的背景有更丰富的进化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