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简书至今已有七个月了,回头看看,浏览一下这半年多写过的文字,依稀可见成长的足迹。
文字的输出,逼着自己思考、疏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单纯地靠回忆过往、思考总结,就如看电影,或许会有感触但是没办法抽丝剥茧。
而文字的输出就有这个能耐,在文字的输出过程中,它能下意识地捕捉你一闪而过的某些想法或某个字词,然后瞬间点亮、引导、沉甸你的思考。我认为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这半年来在简书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内心的了解认识。
写《只有经历过了,才能知足》一文时,我下意识地把几十年以来自己记忆里最清晰的感受描述了下来,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只要种过田的人都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
但是当有幸经过消零派友友的点评突出那段记忆之后,我才恍然明白,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能″犹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占据内心成为执念,对,那应该算是执念。
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执念?因为自以为是的″孝心″,曾经初中考师专失败,高考又落榜。家境本就不太好,所以愧疚一直压抑着自己,那段清晰的″记忆″是自己下意识地一直在″惩罚″自己。
从这一文之后我开始正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检讨自己。只知道照顾身体却忘了内心,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照顾好,怎么能够照顾好身旁的人呢?
写《童年Ⅱ 农家猪》一文时,开始单纯只想写懒猪,然而在写到那个傍晚的情景时,母亲的微笑模样突然就跳了出来,那个笑容就像有放大镜一样不停地放大,在那一瞬间,就什么都明了,明了身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与期望是什么。
那篇文章写了近一个星期,说写不如说在反思。在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一直照看女儿的母亲执意回了老家,回来后不久就查出肝腹水,我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自己。只要一想到坚强一生的母亲,病逝前被病痛日夜折磨得无法忍受的样子,就心如刀绞,悔恨不已,为此这些年来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写完这篇文章,我才清楚地明白: 为人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大都从来就只有一个目的——孩子幸福就好。而我却一直因母亲的病逝愧疚着,如同作茧自缚。我想若母亲地下有知大概会心痛地骂我一句″傻瓜″吧。
后面几个月继续通过文字释放自己,放下一些,融合一些,感受着放下″包袱″后的轻松。同时在朋友的关心″骚扰″下开始"走出去″,继续思考与孩子之间的相处问题,寻找让内心平静的途径。
漫长的几个月,直至写完《站成一道风景》。写此文时其实还末找到让自己内心真正平静的方法,只是凭着感觉找到如红继木树那模样的。
很幸运地又一次因消零派友友的点评,在顺着友友点评的内容思考回复时,那个敏感词″平衡″从笔尖顺流了出来,它的闪现,犹如漆黑夜里亮起了烛光。
因此有了《心静与平衡》一文。或许此文里的认知还有些不太成熟或欠缺,但这种从阴阳概论的角度来认识内心,与我而言犹如一道光、一把钥匙,让我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本质,从而让心真正地安定了下来。
现在与孩子相处时还是会叨唠,但不再被情绪掌控,不会因担心而把问题放大。对孩子多了耐心,多了包容,多了沟通,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给了孩子尊重、自信及成长的时间。可谓是″平衡″一词解放了我们母子俩。
从释放心理″包袱“到内心平静,这段心里的变化及成长,皆发生在简书,缘于简书的温暖。因为视力不好,很多想做的事都受限,惟有文字分享表达心意。
最后用参加小岛话题活动( 用一个成语形容简书 ) 的36个字送与简书:
形影不离 日夜相伴 温暖如春
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惊喜不断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共同成长
祝愿简书长久!温暖依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54692/f259714b93c197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