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余华《河边的错误》:怀疑不一定能找到真相,却能让人“发疯”

余华《河边的错误》:怀疑不一定能找到真相,却能让人“发疯”

作者: 一心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21:34 被阅读0次

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中,案件发生后,人们执著于寻找真相。在这个过程里,有些人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他们的反应奇奇怪怪,让人感到疑点重重。

一、谁会喜欢被怀疑

《一句顶一万句》里,老詹是个传教士,一天,他想让老曾信,老曾问信了能帮我做甚哩,老詹说信了你就马上知道,你是个罪人。老曾立马急眼了,“这叫啥话?面都没见过,咋知道错就在我哩”。

可见,谁都不愿意无缘无故被视为有罪。

《河边的错误》第一章第一节后半部分,写了案发后河边出现的人,有3个男人、1个女孩子和1个小孩子。随后,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这几个人都受到了马哲或小李的询问或审问。

小孩子是这些人里最早去告诉别人的。可是大人们都不相信他。他很难过,不愿再告诉大人。当有人相信他时,他的反应是激动、高兴,而且回答的时候很认真。

在河边摔倒丢了发卡的女孩子,面对马哲时,她的表现是害怕、紧张、哭泣、说话前后不一致、自我怀疑。她说过三次“我知道你们会怀疑我的”,而且都是边哭边说。

马哲总是重复问同样的问题。女孩感到奇怪,她说“你刚才好像问过了”,马哲没理她,她最后试着说服自己“好像没有问过”。如果马哲质问她“是吗”,这种质问的语气会让她很惊讶。

王宏面对马哲的反应是否定、说话颤抖、怒不可遏。他甚至还怒吼着说话,不承认他去过河边。第二天,他却自己找上门来,首先“气势汹汹地责问”马哲为什么要调查他。然后马哲问他,他才承认那天去过河边,也说了大致的时间。但是说完后,他会说他不怕被怀疑。

马哲问他为何昨天不承认,他生气地叫了起来:“我讨厌你们,你们谁都怀疑,我不想和你们打交道。”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无辜,他还是说出了一个人名,他说那天看到了许亮。

案发后,许亮一直请假在家。他看起来比较虚弱。马哲他们来时,许亮说了句“你们来了”,像是对熟人说话一样。他猜到马哲他们会来,但是这个等待的过程太难熬了。

他说“你们不相信我,这我早知道了”。马哲让他继续解释,许亮先问“你们会相信我吗”,见他们没反应,许亮摇摇头,又说“我从来不相信别人会相信我”。

第二天下午,马哲问许亮在四点到五点半之间做了什么。许亮说碰到了熟人和他聊天了,但是他记不起是谁。许亮觉得忘记那个人是谁很正常,之后马哲连着好几天问他,他都没记起来。

第二起案件发生后,许亮试着了结自己,但是被救了回来。许亮那时已经骨瘦如柴。他又说“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他把他会被抓当成了一个事实,他很绝望,“我知道自己随便怎样也逃脱不掉了”“这一天迟早都要到来的”。

第三起案件发生,许亮的邻居知道案发时许亮没出门,可是不爱和邻居说话的许亮却敲响了邻居们的门,告诉他们自己又去了河边。之后,他真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钓友向马哲描述了许亮离开当天的情形。随后钓友却很抗拒回答问题,他会生硬地说“不知道”“没印象”,要么就是很简短地回答一下。马哲继续追问,钓友回答完很愤怒,发完火就准备走。马哲问他许亮和案件的关系,他说“我对这种事讨厌,你知道吗”。而且钓友对于许亮的死,在话里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冷漠。

二、假如我们放下怀疑

《河边的错误》里,很多人都比较可疑。

但是,如果我们放下怀疑,假定这些人是无辜的,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

人在被怀疑和被质问时,表现出害怕、紧张、悲伤、愤怒、自我怀疑、逃避、说错话等情绪或行为都是有可能的。

以许亮为例,他有可能天生就是胆小怕事的人,他本来就不相信别人会相信他,所以会那么绝望。王宏和钓友都表现出了愤怒,当一个人什么也没做却被怀疑时,会生气不是没可能。

三、原来马哲也不是例外

小说里,马哲之前一直审问别人、怀疑别人。在他结束了疯子的性命后,上司为了保他,让他装疯,面对医生时说些颠三倒四的话。

刚开始,马哲知道自己是正常的,他也告诉医生他很正常。而医生那些无聊的问题,先是让他感觉可笑,后来又让他感到厌烦。

之前他在审问别人时会不回应对方,会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现在,医生也开始这样对他了,他开始变得不耐烦。

医生每次来都问一样的问题。第二次,马哲忍着不发火。第三次马哲开始不理睬医生。但是,马哲很在乎医生的情绪,当医生第四次来时,样子忧心忡忡,马哲见此“立刻垂头丧气了”。

之后医生又问同样的问题,马哲开始“焦躁不安”。他感到医生的声音让他“呼吸都有些困难”,完全是在折磨着他。而此刻,上司和妻子在窗外看着他,期盼他能装疯成功。

马哲崩溃了,“他感到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觉得自己要吼叫了”。于是,他开始颠三倒四地说话,回答错问题。

四、怀疑会让人“发疯”

在整个过程中,马哲先后表现出了坦然、不耐烦、厌烦、忍耐、逃避、垂头丧气、焦躁不安、备受折磨等情绪和行为,最后他给出了别人想要听到的答案。

我们再回想小说里当马哲审问女孩子、王宏、许亮、钓友等人时,他的说话方式其实和医生很相似,一样地没有感情、不回应、重复,一样的有自己期待的答案。

而当马哲被医生询问时,哪怕前提是上司在保护他,他不需要害怕,他的反应和表现,依然和他审问过的那些人有高度的相似。

他一开始像小孩子那样坦然自信,后来像王宏和钓友那样厌烦和逃避不想答的问题,他奇怪医生重复提问的样子和女孩子很像,最后他感到折磨,无奈顺从别人的意愿去回答,又多么像许亮啊。

也许,哪怕人在问心无愧的前提下,面对别人的质疑、怀疑,面对那些冷冰冰的重复的问题,也无法心平气和。以怀疑为前提的对话,也许本身就不是平等的,它会影响到被询问对象的情绪、行为、精神状态,甚至是生命。

那些被怀疑的人要么看起来像疯子,要么像凶手,要么已经不在人世了。但直到最后,也没发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谁是凶手。

凶手找不到,怀疑却让人“发疯”,真的很讽刺。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读余华的《河边的错误》有感

    《河边的错误》这本书收录的四部中篇小说,其中包括《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偶然事件》、《一九八六年》。 第一...

  • 河边的错误

    前言:我看过余华的《活着》,压抑、黑暗、绝望是我在阅读后的第一感受,《河边的错误》是余华27岁时写的作品,以荒诞又...

  • 《河边的错误》——非黑即白,那只是童话

    《河边的错误》——非黑即白,那只是童话 河边的错误,是一篇短篇小说,余华的作品。关于他的做品,我记忆中应该看过三本...

  • 恐惧——《河边的错误》书评

    从初中就一直很喜欢余华,但是从来没写过余华的书评,直到今天偶然间翻完了《河边的错误》,一是看到网上大部分的评论显然...

  • #100天更文#60别人的是低谷,而我的是不断下跌

    找工作的失利,让我陷入了不断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找一份看起体面的工作,怀疑自己就算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

  • 妈妈的快乐

    结婚生子,不一定能让你快乐,但一定能让你妈快乐. 你妈快乐,全家快乐.

  • 2018-10-09

    能够让你笑的人,不一定能让你哭, 能够让你哭的人,一定能让你笑

  • 宋凡平

    余华的作品,总能让人读得如痴如醉,涕泪横流。 余华总是用最平淡的用词,描写出最令读者心碎的场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

  • 世间人有千万种,何必委屈自己

    有一种落差,能让人发疯。 转

  • 成长中必有苦难,我们如何利用?

    凡是不能让人痛苦的事,都无法让人成长。更令人绝望的是,能让你人痛苦的事,也不一定能让人成长。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华《河边的错误》:怀疑不一定能找到真相,却能让人“发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y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