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他讲到了,后面买房时忘记了之前买车的方法,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心智模式(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如我们大脑分析,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事件透过我们的心智模式后折射出与真实的事件一致的,那么我们对事件做出的假设是有能力解决这个事件的,即哲学中我们看到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然而事实中并不是这样,所以才有了,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信息,或者侧重点不一样,原因就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我理解为,每个人心中的那面凸透镜不一样,所以看问题折射出的内容不一样,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的心智模式),砍价方法没有有效的迁移到买房这一事件中。也就是能力没有有效的迁移到新场景中。
我们需要界定的问题是,我们学习到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运用到类似的场景中,成甲提到了反思。他举到了一个FFC赞美法,feeling,facktion,congpear。比如,你今天学到了这个方法,想赞美下你媳妇儿,于是说媳妇儿你今天真漂亮(feeling),以前你赞美媳妇儿,你就只会说这一句,媳妇儿听了觉得假,这次,你赞美之后说,今天你的衣服和你的肤色很搭,连围巾的图案和发夹的纹理及颜色的都很搭配(facktion),最后比我前女友强多了(counpare),比我同事的媳妇儿穿起来漂亮多了。(有没有很赞)?第二天,把这个方法用来赞美领导,等等。一个场景以此来建议,最后你学会了如何赞美别人(不同的人),成为了马屁精。。
总结: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从用开始学习,把学习到的能力试着迁移到不同的场景,并不断反思,哪一句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并不断改进。最后,这种能力就成为了自己应用自如的能力。那么以前自己固有的行为习惯就会随着新的方法而逐步替代。比如你看了很多的快速提升效率的方法,很多的名言警句,看的时候看懂了,但看完就忘了,当你再次面对问题时想不到曾经过的技巧,名言警句也并没有起到帮助你在某个特定时候警示你的作用。无非多了一本摘抄和读后感。这些都起不到直接帮助你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