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观看了一部谈学习的视频,名字叫《半小时颠覆你的学习观》,感觉收获挺大的,这段视频解决了我读书的几个困惑,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有效的读书,以及如何拥有想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读书是一个人重要的学习方式,假如我们三天可以看一本书,一年最多可以看100本书,一辈子用50年的时间看书,大概也只能看5000本书。况且大部分人一年根本看不了100本书而中国每年出版的心中有20万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肯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解决学习的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阅读,然后通过笔记的方式掌握知识,但是大多人都缺少行动。一般来说我们读完一本书,就是把书的重要内容划下来,把内容记录下来,最后可能就只是一本摘抄笔记。
在学习能力圈中我们发现内容都是层层缩小,从书籍知识精简到读书笔记再到行动方案,而最后行动方案就很小很少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从后往前,从如何用,从用开始学习。
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思考,解决什么问题,了解什么事?
第二步,思考,看那些书,查那些资料?
从用的角度去看,去发现效果有多好。而不是先只看书获得知识,再去想以后什么时候用的到,这样学习的效率就显著提升了。

影响我们学习和能力迁移的另一个因素是“心智模式”。什么是心智模式?就是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决策。改变心智模式很难?首先是跳跃性假设,人在潜意识下就会按自己原来的思维方式去做了而不是去思考更好的方式。其次是习惯性防卫,主要是我们不愿改变看世界的方式,而是寻找解释合理化自己行为的理由。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以不同的标准去评判自己的行为。提升心智模式的核心------反思。美国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的13个好习惯,在笔记本的上面每天逐条反思,那条做到了,那条没有做,为什么没有做到,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最后让他取得了非常非常大的成就。

将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想要改变的习惯进行反思,为了更好的反思,可分成了这4个步骤。
1.列出想要培养的能力;在随身笔记上记录想要提升的能力。
2.回想昨天经历的事情;在本子上记录那些能力用了,哪些没有运用。
3.找到做到好和不好处;
4.提出改进办法和计划。
每天都反思一点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把时间这个变量放进去就是惊人的差距。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从用开始,反思不止。花100个小时掌握一个知识的效果远远大于花100个小时学100个用不到的道理来的效果好。如果你明天依然读书,重要的学习不在于我们知道什么,而在于我们改变行为。所有的道理都是用来践行的,因为改变从行动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