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让心灵如实通达于植物世界,仅靠几次野外散步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说人按照内心需要,将坚定不渝地继续追求美的生活,那么,像高山深谷原居民那样在植物世界中定居下来,每天与植物进行面对面交流是最好的方式。追求美的生活,人有这样的追求,植物也需要。也许人类把自己当作野外的生命、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与植物开展互动式交流的必要条件。
无需讳言,惧怕人类,尽量远离人类活动范围是野生动物的基本认知。这是在祁连山,知名纪实文学作家葛文荣与马鹿邂逅,放出友好信息却无法获得对方知会的野外考察中一再确认的事实。那么,作为野生动物生活温床的植物世界,是不是也会有这样感知,我们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从今天起,学会与野生植物和谐相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5f1124789ccd4500.jpg)
与植物交流,得到植物和动物的认可,必须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坚决舍弃多少年来因为工具的使用给人类产生的优越感,并从它们的角度去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任何片面地压制植物的生存也是生活空间,都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挑战,如五六十年前那场全民大办钢铁,曾经给植物世界带来生存或生活的恐慌。就像人一样,它们也需要最佳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它们也需要富有个性化的循环系统。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它们,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视植物世界为虚无,拿植物为自己征服对象。
同样,与植物交流也能获得教益。通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智慧,来反观人类自己,了解整个世界因为核心物种——人的存在,自我造成的空前的能源短缺和资源危机。(未完待续)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2月20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