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一章——了如指掌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一章——了如指掌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17:32 被阅读0次

【原文】

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有人向孔子请教何为禘礼,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这个禘礼的人必然见识广阔,理无不明,对待治理天下大事,就好象把手掌给你们看,简单明了。

【感悟】

禘礼是天子礼,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政治意义。在孔子看来,禘礼太宏大了,太博大精深,真正了解禘礼并熟练运用的人,对于天下事就好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所以孔子很谦虚,说自己不懂,难道孔子真的不懂吗?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古代的国君权力非常大,说话一言九鼎,赏罚之权瞬间可能断人生死,瞬间又可能让你富贵。如果国君内心没有一定的原则,说话处事没有敬畏之心,凭意气用事的话,遭殃的可能就是大臣,百姓,国家,最后是他自己。所以国君主持祭祀就是培养他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建立他内心的大道原则,建立他内心的理性思维,所以一个国君如果深通祭祀之道,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具有敬畏之心,就容易运用理性思维处事,就容易遵守亲贤远佞的原则,发布任何一个政令往往容易从国家的大计出发来考虑问题。

我们通过历史事件来进行验证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王朝的兴盛往往是统治者能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地遵守天道原则,国君具有这样的品质,往往能够凝聚人心,得道多助。反之,如果一个国君,凭意气用事治理国家,处理政事无法无天,不遵守天地伦常,往往就容易造成奸臣当道,失道寡助,国家混乱,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外族侵犯等天下大乱的景象。小者由盛转衰,大者身死国灭。

由此可见,国君庄严地对待国家大祭并不是一件小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第三第十一章——了如指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e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