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77197/5b6fa3d13ee3deeb.jpg)
文/高 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又见一年的春草绿。在清明节这天,人们纷纷去缅怀和凭吊自己逝去的亲人,同时也在内心中默默地祝愿着自己:好好的活着,让逝者在天堂里放心……
许多人都会记得,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里的那句经典的台词:“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哈啊;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哈啊。”人们在哈哈一笑过后,都觉得这话说的通俗实在,人的一生确实是这样度过的。
其实,咱们人活着的过程,就是在享受着一种感觉的过程而已。
日前,去殡仪馆扫墓时,见一位老妇人捧着已故亲人的灵牌,在那儿哭得死去活来。她嘴里不断地念叨着什么,大致内容无外乎是与这位已故亲人,在昔日相处时种种过往的情景。陪同老妇人的年轻女子,在一旁不断地苦劝着,还有几位外人的安抚,老妇人这才慢慢地平息了激动的情绪……
这就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带着丰富的感觉,来缅怀和追念,已经永远没有任何感觉了的故人……
所以,我们人活着的时候,都是在凭着感觉,在品味着人世上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
有这么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因为人,只有活着,才有感知,才会体验到活着的滋味。一旦失去了生命,肉体都荡然无存了,还拿什么可“品味人生”呢?
别看有那么多的“心灵鸡汤”在讲着什么:要“看淡生生死死”、要“坦然面对死亡”……可是,当死亡的威胁真的临头时,就连“鸡汤”的作者们,都在千方百计地求医问药的。因为怕死,是人们的一种原始的天性。
谁都知道:人一死,跟一觉睡过去了是一样一样的,没有任何感觉了。有什么可怕的?但是,谁都不想轻易地失去生命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曾经就有过一种活人陪葬制度。如某帝王死了,按规矩会让身边的侍者们陪葬,意思是追随逝者到另一世界继续为他服务。别看平时帝王活着的时候,那些侍者们围着他欢天喜地的献殷勤,可一旦让她们为主子陪葬时,那番面如土色,哭得死去活来的样子,着实让人觉得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不是那些陪葬者们口是心非,这也是人们正常的心态。明知人死后成了一堆白骨了,那里还能找到享受荣华富贵的感觉了?!
人们拼命地想活着,就是让自身的感觉存在,以 便 真 真 切 切 地 来 享 受 着 “生”和“活”的滋味而已。
这种“生活”的滋味,每个人都各自的不同的感受。当农民工揣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在春节时与家人团聚时,那种幸福感及那种踏实的获得感,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感觉到。
而那些落马的“大老虎”们,当他们在密室里,抚摸着堆积如山的现金赃物时,那种感觉只有他们自己是清晰在心的:也许荣耀自得,也许提心吊胆……反正,这种感觉,咱普通百姓是找不到的。
同样是相同年龄段的人,与某些贪官们感觉不同的是,那些从企事业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人们,他们心情舒畅地享受着安逸的晚年生活。有的在家帮儿女照看孙子,有的种花养鸟,有的练习琴棋书画,有的去运动健身……更多的人,成了活跃在广场上和公园里的,“广场舞大妈”或“广场舞大叔”。这些人们,把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感觉得恰到好处。
同样为退休一族,本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除了做室内保健操,我也热衷于户外散步。作为上了年纪的人,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的首要财富。所以,好好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就是对儿女们最大的支援。
记得在去年四月份,又有十位志愿军的遗骸由韩国运回中国。我国政府在清明节这天,隆重安葬了这些为国献身的烈士们。
人固有一死。同样是与人世间永别,而先烈们是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生活的更好,他们才血染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后代人,只有活出个样来,干出个样来,以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有繁荣富强的祖国,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才让我们切身感觉到:活着,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