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到隔壁邻居在斥责她们姑娘,原因是姑娘考试的时候数学考了八十多分!我看的出来邻居很生气,她哭着说她一天迟睡早起,陪孩子读书,给孩子做饭、洗衣服、接孩子,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姑娘,她全部都是为了孩子!我觉得这些话说的结果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觉得我们考试就应该将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让父母的“无私”付出有所回报,有所斩获!
可是我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处在父母的强压之下,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是不利的!这样环境下生存的孩子应对社会的能力比较弱!中国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一点苦,都想着让孩子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的进化版、升级版。最终是苦了孩子,伤了自己,最后孩子、家长面临着双重的痛苦压力。“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我们为什么不在孩子付出的机会成本最小的时候,让他自己去选择,借以锻炼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呢?孩子是独立的,并不是你的所有物,你是在培养一个新的人,而不是复制一件产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而不是给孩子设一个方向,成为你预想的产品!孩子与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我们要做引路人,使他们懂的如何去走,而不是做修路人,毕竟他们有天要远离我们而去!从今天起,我们是要做一个引路人还是一个修路人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子非我,安知我之不乐也!”再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包容,积极的引导,而不是严格的控制,就像禹治水一样,而不是像禹之父一样治水,围堵之后却适得其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