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谈谈您对原因即是目的的理解;(2)深分析一下酒鬼通过喝酒而救赎。
一、原因和目的区别与关系:
1.先翻“经书”——《心理治疗基础》,P89 原因和目的: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因果观,因果观总是隐含着决定论。目的观相反,它意味着人有意志自由,对行为有选择的自由。”
我的理解:原因决定结果,像若干条线段,连着若干个点和同一个点,若干个点是若干个原因,同一个点是结果。而原因有表面的、深层的、直接的、间接的、明显的、隐晦的、自然性的、社会性的等等之分,错综复杂,有些甚至很难察觉。人只能从原因推导到结果,或者由结果寻求原因,走向往往无法人为控制。目的,像一个箭头,行为更有指向性。一个人为了什么目的而去产生什么行为,这个行为中有更多的意志参与。
2.《心理治疗基础》,P90
“假如人的行为是由原因决定的,在因果的连锁上当然没有个人自由容身的余地,那也就谈不上对人的行为进行评判了。如果我们断言,人的行为是由原因绝对地决定了的,毫无自由可言,那么,心理治疗便谈不上。心理治疗的成效取决于病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而这些都属于目的范畴。因此,行为目的之分析和研究,对心理治疗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3.《突破医学模式》P39第六章《寻找原因》里,提到了亚里士多德把原因设想成的四个范畴:
“动力、物质、形式和目的”,并举出盖房子的例子:
①目的的原因:盖房子的目的;
②动力的原因:投资和劳动力;
③形式的原因:建筑图纸;
④物质的原因:水泥、砖头、木头
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盖起房子。
上面的理论,我查找资料,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姑且放在这里吧,说不定某天顿悟。
书中接着说,但人们还是在寻求一个真正成为原因的原因,于是又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①人文科学:目的是所有原因的原因或者说,目的永远是所有事件的原因;
目的-将来-精神-心理
②自然科学:以动力为原因,即从动力方面来找原因才是有意义的。
动力-过去-物质-身体
直到今天,这两种不同的因果观一直是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分水岭,并使两者几乎无法互相理解。
譬如,夫妻吵架中餐具被打破的原因,自然科学一方会认为是“有人把餐具扔在了地上”,人文科学一方会认为是“一方要激怒另一方”。
这里忽然让我感觉到是在听“人话”了。
我也来打个比方:我想给老公买一件礼物,原因何在?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想让老公更开心一些;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原因是,马上就到结婚纪念日了。
其实两者都有成立的理由,只不过角度不同,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二、酒鬼通过喝酒而救赎:
杨凤池教授在《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第214-215页)中说:
以酗酒为例。该行为可以使酗酒者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第一,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酗酒者发现自己酗酒时比清醒时更加受人关注,家人有的给予关心、保护、劝导,即使是受到指责和训斥,也比受人忽视强。在这里酗酒者的酗酒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希望得到别人关注、重视的心理需要。
第二,提供逃避的方式。酗酒行为可使酗酒者避开生活中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在工作中碌碌无为,在待人接物方面猥猥琐琐,在家庭生活方面不满妻子的专横却又敢怒不敢言,几杯酒下肚后,这些事全都“不见了”。于是,问题的解决就简单了,一遇到烦心事,就借助酒来解决。
第三,发泄怒气。有的酗酒者在清醒时是谦谦君子,他不会在清醒时表达对家人、对其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愤怒,但几杯酒下肚,他就变了个样,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甚至伤人毁物。酗酒者发现酗酒是发泄怒气和不满的有效手段,因而不会轻易地放弃。
第四,赎罪。酗酒者过度酗酒经常会失去家庭、朋友、自尊、金钱、工作、健康、性功能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悲剧,可是当事人却可以在酗酒中体会放松感和赎罪感。
酗酒者过度酗酒会失去家庭、朋友、健康等,而他们也可能因此为酗酒上瘾,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我伤害”,从而找到赎罪的感觉。这让我想到抑郁患者的自残行为,是不是在感受自我、释放情绪的同时,有一种赎罪的感觉?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