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我脑海里旋转飘浮着三个选项:不是心仪学校专业就不要去了、努力了两年的就算是调剂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件事做了两年还没有结果就该换条路了。
现在是2022年4月11日,是调剂系统开放的第六天,可是我至今一个复试通知都没有收到,时间好慢好难熬,让我觉得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开始淡然,不是理想学校的研究生读了也不会开心;我开始为自己另谋生路,花了一百块报名的编制考试不能再失利了,争取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以后有时间了可以继续追寻自己的研究生梦,我如是安慰自己。
一个本科关系很好的导师安慰调剂无望的我:不是好学校的研究生读了对你用处不大,减少迷茫,在父母身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吧,努力快乐的生活。我其实是很赞同导师的看法的,我越长大越发现,能守在父母身边,一起聊小城大事,分享喜怒哀乐,才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可是,我又真的很想拥有一份研究生的经历,用两三年去弥补自己本科四年的遗憾,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两年的备考,我更加知道了研究生的来之不易,更想要好好珍惜研究生生活,可是现在我却连入场券都收不到。
对了,我今年考了382,超过去年一志愿录取线40分,却没料到自己的努力赶不上今年内卷的速度。 内卷,在这两年是一个“贬义词”的存在,我们都讨厌内卷,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出众,在“卷役”中并无胜算,但更讨厌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对于一件未知的事情,我们仍会拼尽全力去做。努力的人变多了,分数线自然也高了。我对此有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高分选手如此之多,以至于调剂市场仍是400分大军的天下。
也是今天吧,在朋友圈刷到了高中同学和他的女朋友一起考上了南京大学,我思索良久,想知道自己差在了哪里,高中时期我们三个是同班同学,成绩不相上下,高考之后也去了差不多层次的学校,但是五年之后我们却“分道扬镳”,他们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而我还停留在原地思索自己的未来,接二连三的考研失利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逐渐没了大学时的意气风发,也少了很多胆量,开始逐渐放低自己的标准,但我知道啊,这不是我理想中自己该有的样子。
然后,我开始自我剖析,想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究竟是在何时开始走岔了路。我发现自己这23年的人生从我上大学开始便一错再错,如果问我回到过去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那我现在一定会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坚持下去。除了坚持,我想我还缺乏自己未来的清晰规划和主见意识,做事情做选择都是凭借自己不怎么成熟的大脑和旁人的看法。
可是,研究生就像一根刺,不拔会痛,拔了也会痛。
我想去读研究生,但我已经分不清是执念还是不甘还是在随大流。在“二战”期间,看着很多备考的小伙伴中途放弃而去选择了找工作,我那时候也有了一丝犹豫:今年考研人数这么多我能行吗?我考上了这个专业以后不好就业怎么办?要是努力了一年还没结果怎么办?也许是因为没勇气离开“舒适区”,也许是不想让爸妈为自己失望,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复习的还不错,也许是觉得我真心喜欢这个专业,我选择了继续复习。查分当天,我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对手们给了我当头一棒。也许和选择也有些关系,这些分数报名其他的211是可以的,但我今年眼光独特,选择了一个“爆款”学校。说来也有意思,两年前,我选择的这个专业还没有那么热门,过了国家线基本上都是可以调剂走的,但是仅仅两年,谁能想到没有400真的没有学上。这么想想,我还是挺有眼光的,哈哈。
每次迷茫,我总会陷在“已经23岁了”、“才23岁”之中,一边怨恨自己失败的人生,一边又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我有时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起步,现在的境地不会伴随我们一生,我还有时间改变,但有时又会觉得自己过去的经历真的好失败,一件事情做了两年还没有结果,最初就不该走上这条路。
现在再问我什么感觉,我觉得因为过去的这些经历我才有了如今这些思考,如果一件东西得来容易,我也许不会珍惜它了。先说到这吧,我要接着蹲调剂了,还有顺带复习编制。
走走看吧。
更新:现在已经调剂上岸

我想要对只求学上的朋友们说:调剂的时候如果本专业竞争太激烈,可以试着换一条赛道。还有就是,如果真的想上岸,请放低心理预期。
至于为什么现在已经拟录取了,我还要将自己定义为失败的二战考生。因为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却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