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中等生一辈子都平庸?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劣等生,如果观察一下会发现一旦学生认为这就是他们的位置,就会在自己的范围内徘徊不变。
多年以后,同学聚会就会发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是优等生和劣等生,而当年的中等生依然是碌碌无为。
这并非天生遗传的因素所致,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束缚了自己的能力,是什么造成的呢?
一、止步于想法,不付诸于行动
有些孩子从小很聪明,可是成绩平平,其原因在于只想不做,这样的孩子学的很快,不过不练习、巩固,学完忘的也快,这样知识是过客,只能说明它来过,不能说明它被留下了。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只有努力是可控的因素,而学习中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才是必经之路。
二、父母的引导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都和家长有关,如果父母都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学习的料,那这个孩子一定不会有出息。学习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内驱力,而来自于父母、老师的外驱力同等重要。就像在《老师!好》的电影中,洛小乙已经放弃自己不去上学了,而老师不曾放弃他,这真的影响了他的一生。对于父母来说,我们为孩子的付出都会有痕迹,也许今天我们并不能看到我们的付出有什么,然而到青春期就会是个分水岭。
三、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保有兴趣,真的好难,学习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啊。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想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保有兴趣,那就需要方法了,比如鼓励孩子再试试;学习中加入趣味性,让学习变得有趣;孩子设定个小目标,通过达到目标而有成就感;和孩子一起学习。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