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警惕“所知障”,保持“好奇心”

警惕“所知障”,保持“好奇心”

作者: 弘晓随喜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2:19 被阅读0次
对一个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包括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你通常是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
你满腔热情提出一个新观点,有没有遭到那些过来人的否定?因为他们说他们有经验。

对新人新事新观念,选择接受,还是选择不接受,你是依据对这个新鲜东西的“无所知”?还是依据对过去旧东西的“有所知”?

被否定的时候自己感觉可能会很不爽,因为之所以提出来一个新观点,目的不是想找人交流一下,就是想能够实施。被否定了,就等于是被直接间接地扼杀在摇篮中。

一般来说,否定他人观点的人,他们的依据是自己过去的经验。所以,我曾经自己总结出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愤愤然:“有蒸馒头的经验,未必就会蒸包子”,干嘛总否定我的主意?

当然,我不是真理的代表,所以,常被否定倒也没什么。但是,对人们喜欢给出“否定”的防御习惯,我是很感慨的。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佛家的说法来阐释一下,即“所知障”。

佛说世人有那么几个“障”,其中“所知障”是因为“知”而造成的“障碍”。这个说法似乎有点颠覆我们通常的认知,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多知多能”。

可是,随着年龄见长,我对“所知障”的体会却越来越深切。佛说过自己没有说过什么法,虽然他说了49年的法。他是希望世人能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去自己的感悟,而对于一些无法言尽的宇宙之道,任何一种描述都可能干扰了另一个人的思维,限制了另一人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曾知道了很多知识啊经验啊,都可能反倒害了自己。

人们因为早先学到过的理论或知识,形成了一些依据和标准,并以此来应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新事物。越“老谋深算”的人,越是所谓的“见怪不怪”。在面对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就反对,或者拒绝接受,或者下否定判决。这就是被自己的“知”所障,而这样的态度,使人们丧失了很多良好的机会。

破除自己的“所知障”是很难的。我发现,让江湖上混了多年的人记住什么东西不容易,让他忘记什么东西似乎更难。

但愿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时,保持好自己那份好奇的“童心”,让自己归零,归零,别让自己被所知而障,得了“所知障”。

相关文章

  • 警惕“所知障”,保持“好奇心”

    对一个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包括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你通常是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 你满腔热情提出一个新观点,...

  • 所知障

    昨天将复利的计算公式在Excel中自己编辑了一下,让我震惊的是,自己头脑中很确切的认为知道的概念,离理解真的很远很...

  • 所知障

    J :“他就是看不见我!” 我:“你自己都看不见自己,别人怎么看得见你?你有没有发现,你很少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说,...

  • 所知障

    感觉这两天自己又长大了些,觉察到自己的一些模式:比如急于辩护解释;害怕被否定;话说得太满(我知道,我肯定,我以为)...

  • 所知障

    以前听李善友讲课经常来一句:我讲的都是错的。 以前觉得是故弄玄虚,或者不明觉厉。 现在看下来他很有穿透式的洞察力,...

  • 所知障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

  • 创造学是“攻破知识障”的利器:中科院也听创造学课程!

    作者:中国创造学会理事 赵晓凯 知识障也叫做所知障,出自佛教,佛教中存在“所知障”这种说法,那么什么是所知障呢? ...

  • 烦恼障 所知障

    【烦恼障】: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的总称。「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跟思想错误,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见思烦恼里...

  • 所知与所知障

    认识这个世界 人从出生开始,我们都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看见的万物好像都是它原有的颜色,听见的声音好像也是它原有...

  • 所知成障

    佛教认为,人有两种障碍,一是烦恼障,二为所知障。雪师常说,烦恼障易除所知障难消。 以前觉得烦恼障是非常难对付的,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所知障”,保持“好奇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n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