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推动摇篮的手

推动摇篮的手

作者: 小渡浚县朱红霞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1:08 被阅读0次

    西方有一句教育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谁在推动摇篮呢?我认为就是母亲(或儿童抚养人)的手,说明了母亲在育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如果有科学合理育儿方面的素质,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希望妈妈们能了解一下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艾里克森把人的人格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阐述了母亲对孩子教育的不可或缺性,特别是零至十二岁。

    孩子在零至一岁半,属于婴儿前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如果护理是充满爱和惯常的,那么儿童就懂得,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当儿童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儿童不信任的危机方能得到解决。但应当牢记,对任何人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也必然会陷入困境。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当然,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 可见,儿童形成信任感的重要。儿童形成了信任感,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更好的发展接下来的心理发展规律。

    一岁半至三岁,是婴儿后期,这个时期主要发展孩子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耻感。如果此时期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儿童就不易形成意志的美德,儿童的幸福感就低。在此阶段,孩子已经会走路了,应该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不喂孩子吃饭,锻炼孩子控制大小便,练习穿衣服,练习自己收拾玩具……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能很好的发展,从而形成意志品质。

    三至六岁是幼儿期,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此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儿童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儿童就会形成自卑感。此阶段,应该让孩子多做游戏,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端碗盘,学扫地,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指责,要耐心帮孩子,锻炼孩子。让孩子认清男孩女孩不一样,让爸爸跟儿子洗澡,妈妈跟女儿洗澡,异性不要一起上厕所。对于孩子无意玩的性游戏,家长不要太在意,告诉孩子不要玩就行了,不要斥责,不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内疚或强烈好奇感,都不好。这阶段可以分床,但是要有梯度,慢慢来。父母关系要稳定,不与孩子结盟,最好的关系是等边三角形。离异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相互攻击。孩子来自父母的各一半,父母不停的攻击,孩子内心就一半攻击另一半,孩子就会很痛苦。

    六至十二岁是孩子的童年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形成无能。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此阶段不能光靠学习支撑,让孩子学习做饭做家务,会处理好跟伙伴同学的关系,可以学一个特长。家长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不要觉得孩子既然学习了就必须要会,不要让孩子的成绩成为家长的情绪调节器。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特别棒,特别乖,那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不要教育孩子太正,易养成孩子非白既黑,非对既错的完美主义思维。让孩子也学会放松一下,灰一下,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会过犹不及,会让孩子养成易走极端的性格……零至十二岁做好了,青春期成长的任务就轻松多了,如果做得不好,青春期的任务就重。

    十二至十八九岁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时期是获得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伙伴朋友同学关系怎样,亲密关系怎样,有没有心动的人和崇拜的人……此阶段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慢慢拉开距离,不要试图主动去了解孩子的一切,淡化父母的角色,要经常抬高孩子,承认孩子的能为,父母要放低自己,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只是,这样的心理学知识,爸妈们关注的少,更不懂,也不知道从何学起。 随着社会的大发展,许多妈妈也加入了打工的大军。让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有的孩子满月就被扔给了祖父母,妈妈的不在,如果祖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合理的养育与教育,儿童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悲剧不断上演,实属可悲又可怜。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留守儿童,我心里既感到心痛又无奈。他们住在午托部,一周或两周才回家一次,既使回到家也见不到爸妈。他们往往脏兮兮的,成绩好的也不多,要么爱捣蛋,要么沉默寡言。是的,家长们会说,为了家,不得不去打工。真不明白,就不能留下一个家长,来照顾孩子吗?最少好好陪孩子小学毕业不行吗?

    七到十二岁,父母陪伴的意义,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家长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会苦了孩子! 有几个朋友,因过去计划生育,二胎不敢承认,就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威家寄养,这些孩子都不同程度的有一定心理问题,与爸妈的关系不够好。朋友的孩子要么一岁多回到自己身边,要么上幼儿园回到自己身边,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与自己不亲。我给他们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朋友们才恍然大悟,觉得好后悔。我只希望他们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是,现在许多年轻妈妈,并不了解人格发展阶段论,不了解发展心理学,不了解妈妈的消极行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老师给大家列举了妈妈的消极行为,希望大家能引以为鉴:对孩子永远居高临下,把与孩子的沟通变成了例行公事,在孩子面前永远不示弱,滥用奖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调节器,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随意承诺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攻击样本,冷漠对待孩子的热心帮助,包揽孩子的一切,言行不一,倒胃口式的餐桌式教育,一切都满足孩子,爱唠叨,拿别人与孩子比较……这样的妈妈,这样的陪伴,让孩子怎么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那么,妈妈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合格的妈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天都问问孩子有什么新鲜事;做事和孩子一起坚持到底,准备好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让孩子每天定时起床、吃饭、睡觉;让孩子每天都坚持学点东西,比如按时保质保量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行;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对你说的话……做到这些,一时很好做,长时间坚持下来不容易,需要妈妈的耐心与韧性,需要妈妈高质量的陪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有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不合格的爸妈,特别是孩子小时候妈妈爱的缺失!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亲爱的妈妈们,希望给了孩子生命,请陪孩子健康长大!你陪孩子长大,孩子才能心甘情愿陪你变老!也许女人最大的事业应该是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不是吗? 现在同样流行这样一句话,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抵不过教育孩子的失败!是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护孩子,但对孩子的培养,却需要科学!而心理学,就是科学!虽然心理学不是万能的,但是心理学却能帮爸妈们解决许多育儿的关键问题!希望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学点心理学,助力孩子们的成长吧!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亲爱的妈妈们,请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吧!自己家庭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妈妈你的手中!同样,也希望全社会来关注妈妈的心理健康,让妈妈们有能力成为合格的妈妈!让妈妈的手更温暖、更有力量来推动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动摇篮的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r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