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子罕第九》10:高明恰在互粉

《论语·子罕第九》10:高明恰在互粉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1-01-15 09:06 被阅读0次

    《论语·子罕第九》10:高明恰在互粉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为人狂傲有奇气,他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汉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因而改姓“金”名“喟”。

    南怀瑾先生讲过一个更传奇的金圣叹名字由来的故事。话说这小子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堂上恍惚看到挂在中堂的孔子发出一声长叹。此时,正好下人来报,说生了个小子。他的父亲便为其取名“喟”,字“圣叹”,考虑到这小子惹圣人长叹,日后定然要生事端,干脆不准他姓“张”。

    这两个故事都只能作为故事姑妄听之,没有具体的考究证据。但为金圣叹取名的人一定是读过《论语》的,而南怀瑾先生讲得那个故事中的父亲显然是没有读过“颜渊喟然叹曰”这段的。《论语》之中,论文笔,这段颜渊叹当为魁首。

    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这个“之”到底是什么?是孔子这个人,还是孔子所传的道?

    就孔子所传之道而论,是讲得通的:老师所传之道,越仰望便越是显得高明;越是想穷究,便越是坚不可破;看它好像在前面指引人前行,忽然又觉得它是在后面助推。

    当然了,就孔子而言,放在这里也是能够说得通的:夫子越仰望便越是觉出他的高明;越是想研究透彻他便越是觉得他坚不可摧、深不可测。他忽而在前面指引,忽而又觉得他在后面助推。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讲过一个典型——张思德,再后来讲过一个掏大粪的工人时传祥,类似的值得尊重的普通劳动者还有许多、许多。认真琢磨这些人,套用颜渊喟然叹的这段话,似乎也可以说得通。越是研究琢磨他们,便越是觉察出他们的高明,试图要弄透他们时,才发信他们居然是坚如磐石的;他们作为熠熠闪光的榜样在前面指引我们,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

    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导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循循善诱”实在是个值得反复琢磨和玩味的好词。教育本身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每一朵云,每一棵树,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有的节律。要一步一步的影响和改变,要用足够使之跳出已有偏好,符合其生命自有节律的东西诱导他,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循循善诱的“循”是跟着,追随着的意思。随着学生的行动和思路,善于用足够吸引学生的做法引导他向前。

    一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争抢玩具,最后大哭起来。大人走过去教训一通,便不叫循循善诱。循循善诱要一步一步的施加诱导,先要孩子停下来不哭,为此便要想办法转移他对于所争抢玩具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可以用另一个玩具吸引他的注意,这个新的玩具便是“善诱”的道具。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了,再同他讲如何共享玩具的道理。这才叫循循善诱。

    引导到了正道之后,再以文章典籍让我增长阅历和见识,以礼法和行事原则约束我的行为。

    清人李毓秀的《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对弟子“博我以文”当在“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之后,而这些,显然都是“循循然善诱人”的功夫。

    三、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师傅领进门之后,让我欲罢不能。但我才识竭尽也无法穷尽,就像看见面前耸立着一座高山,我想再向前追从穷尽,但感到无路可走了。

    这段话是颜渊对于孔子的评价,在《论语》之中我们找不到孔子对这段话的回应。假定我们便是孔子,对弟子这段评价最好的回应应该是什么样的?

    禅宗百丈大师的一段话大概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与师,方堪传授”,这是百丈大师拟定的一个收徒弟的原则。如果百丈大师遂愿的话,他收徒的标准便是在见识上超过老师,同时又甘于追随老师的人。

    回过头来看,见识可以理解为“博我以文”的文,而“德”才是“约我以礼”的礼。

    徒弟这么会说话,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反过来讲,什么也没有说,已经是对颜渊最高的评价了。

    高明到底是什么?

    孔子讲“出门如见大宾”,高明恰在互粉。如果非要加个条件的话,那便是高明恰在真诚的互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第九》10:高明恰在互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ru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