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浅谈我对听书稿的理解

浅谈我对听书稿的理解

作者: 不学非自然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0:09 被阅读0次

          以往孤陋寡闻,今天才首次听说了听书稿,简言之就是把看过的书以讲给听众听的形式写出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听众听进去。对此我并不陌生。我听过樊登读书,他对很多书籍解读的生动有趣,特别是讲育儿的,能适时的插入他儿子嘟嘟的故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特别独自一人开车时听着他的讲书,有如沐春风,收获满满的感觉。

      写听书稿首先要有大量书籍的储备,离不开对书籍的深刻思考。樊登在讲书时,往往旁征博引,好几本书串在一起,令人感觉到他庞大的知识体系。要想写出一篇比较令自己满意的听书稿,同一题材至少要有3到5本书的知识储蓄。一本书至少要读3遍以上,要做到脉络清晰,了然于胸。急功近利,读一本写一本,以挣钱为目的肯定是走不远的,这种心态必然也会打击写作的兴趣,磨灭自己的初心。我看了很多比如《我是如何靠写作挣钱的》诸如此类的文章,看后感觉对自己一点用处没有,反而增添了几分浮躁。书山有路勤为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文学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要俯下身来,踏踏实实从每一天的字斟句酌开始,从大量阅读和思考开始,从勤于观察和动笔开始。

      每每看到某某人一年读几十几百本书,不禁差异这些人读书如有神助啊,且不说读的质量如何,就是速度也令我望尘莫及了。一本《论语》,我读了三个月,还未能粗通其义;《三国演义》放在枕边近两个月,一半还没读完;《刘秀传》算是比较通俗易懂了,两个星期还未看完。非是我故意磨蹭,平时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并不多,加上很多书囫囵吞枣的匆匆读过,和不读没什么两样,只有在精读细读时,才能感受到唇齿留香,沁人心脾的感觉,才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真正意义。

      再把话题拉回听书稿,我认为除了知识储备,作者最重要的还要有高于听众的格局和立意,好的作品不是让人听一遍听个热闹就完了,而是要有启迪性,要有可操作性。像《三国》,《刘秀》我目前是不敢涉猎的,可以从一些儿童读物练练文笔,把自家小孩当成受众,等操作熟练了,再扩至其他领域,但前提是在中间阶段要不停积累,阅读上再上广度和深度。毕竟,听书稿作为精神文化新产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听众对世界的认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要写就写精品,写不悖良知,问心无愧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我对听书稿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sy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