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佛法经书中,从缘起、因果、无常、四谛来认识世间万物,从六根、六尘、六识、五蕴、五毒、十戒、念头、造业、我执、无明、无我,来认识人生皆苦,万物皆空,再到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佛学六度、修得慈、悲、喜、舍无量心,获得正觉,在这漫漫修行中要做到放下、智慧、解脱,难于登天,如能够做到一脚净土,一脚凡尘,也难能可贵。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娑婆世界,无论是三界六道,尤其是人间凡尘的纠结和矛盾中,所追求的“道”,就是像“老子”说的像“水”一样高尚和美好,也是佛祖说的净土和极乐世界,《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唐僧则心静如水,一念向佛,他们一个刚强,一个柔弱,虽各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一心向善,最后都得道成佛,《红楼梦》,简朴则兴,奢侈则败,《水浒传》,忠义则生,贪嗔则灭,《三国演义》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贪、嗔、痴、慢、疑“五毒”画卷,最终,是非成败转头空,只剩下,青山依旧夕阳红。
“不公不义”是烦恼、痛苦、矛盾、祸害的根源,是无明的秽土。
将佛法经书贴近社会,深入生活去理解就会深刻感悟到,贪、嗔、痴、慢、疑是“因”,不公不义是“果”,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普度众生到达幸福彼岸的“诺亚方舟”。
佛学的般若经典,金刚经、心经、楞严经、法华经、阿弥陀佛经……,诸多佛法经书都在开示众生,克服“贪嗔痴”,破除“我、法执”,指引众生到达“慈悲喜舍”幸福的极乐净土,一个众生平等的幸福彼岸。
佛法经书在委婉的引导人们向往“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应该是一个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世界,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慈、悲、喜、舍无量心,和“上善若水”的“洪荒力量”。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文明的冲突”、“奶嘴文化”、“酱缸文化”、“血酬定律”、“潜规则”……等等,一切烦恼和痛苦,都是贪嗔痴慢疑“五毒”造业的结果。
一切唯心造,什么样的“心”造什么样的“业”,什么样的业结什么样的“果”,这是“因果律”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