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追逐所谓的“热门”,而要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在追随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中又满足了社会需求,你就能得到优厚的经济回报。
…………………………………………
为什么可以常年乐此不疲、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巴菲特说:“你早上从床上坐起,是因为你期待这一天。我有60年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的,就是因为我做我喜欢做的,我感觉非常幸运。我只是在做这辈子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这种状态从20岁起就开始了。”
…………………………………………
对抗碎片化人生的最好办法,坚持写作。
一个人一旦坚持写作了,哪怕每天也就100字,哪怕每天对着手机演讲一番再整理文字,只要坚持下来了。
你就在思考。
你在思考,你就会主动选择阅读和吸收的材料,你就会丰富自己。
你的表达也能丰富起来。
你可以写更多,你想写更多。
然后选择阅读、观看的视频的材料就更不一样,各种工具、算法也会帮你。
你不用担心碎片化的。
你会写下更多,等每天1000字起,也就是对手机讲5分钟,整理文字5分钟,基本就稳定了。
…………………………………………
为什么有些看似不合理的现象,会长期存在。
不合理又长期存在的事物大概是有其长期适应性价值,这种价值背后是有反馈环机制支持“存在即合理”。
关键是他有一层“合理的正反馈机制",超过压制了你看到的不合理的会产生负反馈的地方,所以才能支持他长期存在。
如果不能对其正反馈机制釜底抽薪,根本不可能改变现状。
…………………………………………
除了50后和60后之外,现在市场青壮年,已经不知道或者不记得,在30年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银行的存款利息最高可达年化15%左右,也就是说,存款10万元,一年利息收入15000元左右,顶得上一个双职工家庭夫妻两人的全年工资收入。
70后、80后以及90后们,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很震惊?
不用震惊,这是真实的数字。
老百姓把钱都去存起来了,不投资,也不消费,全G经J一潭死水。
幸运的是,当时一位懂经济的副职朱老总,采取持续性降低利息、征收利息税、延长五一、国庆等长假至7天、每周单休改为双休等一系列措施扭转局势,激发居民消费、投资,以及其他改革措施,才奠定了随后十几年的改革开放2.0辉煌时代。
据统计,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17.6万亿。
这是对当下经济环境的悲观体现。
哪怕再低的利息,也不愿意投资,不愿意消费。
…………………………………………
以2019年的消费水平为准,我国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
这还只是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如果算到大学毕业,成本更高。
养一个孩子0-22岁,平均成本高达62.7万。
2019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24100元,如果全部用于养育支出,需要26年。
这或许是生育率低的原因吧!
…………………………………………
明知道读书能改变气质,还是宁愿花时间打游戏;明知道锻炼对身体好,还是蜷在床上不肯起来;明知道潇洒放手会更好过,还是优柔寡断继续想念。
…………………………………………
今天客户问我,你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3个能力是什么?
我突发奇想了三个能力:
1,恢复能力:创业真的很受伤,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失败,所以恢复能力很重要。
2,适应能力:创业的环境变化很大,绝对不能一直守着原有的认知和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学新的东西,才能不断拿到新结果。
3,让人相信的能力:做生意要管理团队、要和合作方交流,要有让人相信的能力,才能带好团队、选好合作伙伴。
…………………………………………
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产品,要做什么样的公司?
一定要做多赢的,社会支持你的,国家支持你的,消费者支持你的,你能够大大方方,很自信的介绍的产品。
你从内心问自己,我是不是做了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你认为是。
那就没问题。
…………………………………………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如果可以就以每个小家为单位,各自安好,不受旁的约束干涉,离婚率会下降90%。
本來两个人沒问题,家人折腾的心累。
这个也是我一直跟大家提倡的,婚后,主动切断跟父母的,跟亲戚朋友的来往。
这个来往不是大家理解的来往,而是那种深度插手,甚至生活在一起。
中国的父母,一旦老了,就成了儿女,希望孩子背着自己。
例如有的朋友,在深圳打工,还把父母带过去一起住。
等于都没有长大。
我们是成年人,父母也是。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也有。
…………………………………………
在火车上,一哥们和乘务员说“给我来瓶可乐,多少钱?”
乘务员说:“10块”
哥们:“多大一瓶的?”
乘务员:“就是外面卖3块钱的那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