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智教语文》:语文教学“理”“智”共生共进

《理智教语文》:语文教学“理”“智”共生共进

作者: 小星荐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7:04 被阅读0次

    基本信息

    书名:《理智教语文》

    著者:李荣芬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定价:35.00元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一鸣文化

    书号:978-7-5316-9604-9

    开本:32开


    图书简介:

    《理智教语文》主张语文教学“理”“智”共生共进。只有“理性”思考,“智慧”行动,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理智教语文,综合了“理性语文”“简单语文”“主题教学”“文体教学”等多家观点,问题导向,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特点,密切关联语文教学现实。理智的最大特点就是和感受好恶无关,一切以遵循规律为最高依据。语文教学研究迫切需要这样的“遵循”。

    实践语文教学的理性与智慧,“唯实尚简”是朝向,“主题整组”是途径,“评价护航”是保障。

    作者简介

    李荣芬,1973年9月出生,山东无棣人。高级教师,山东省无棣县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后执教省市级优质课、公开课10余节,县级范围内出课50余节。参编省市级教辅用书多册,主持省市级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多项,发表或获奖论文近40篇。

    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研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滨州市名教师,无棣县专业技术突出贡献人才,无棣县师德标兵。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从“唯实尚简”走向“理智语文”

    第一章由“唯实尚简”谈开去

    第一节教学中的“虚”与“实”

    第二节教学中的“繁”与“简”

    第三节“唯实尚简”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朝向

    第四节删繁就简后的“多元指向”

    第二章什么是“理智共生”的语文教学

    第一节语文课的“理性”定位

    第二节课程实施的“散”与“整”

    第三节“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

    第四节“理智共生”的语文教学

    第二部分“理智”支撑之下的“主题整组”教学

    第三章建构单元“主题整组”教学

    第一节“主题整组”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主题整组”的模型构建

    第三节“主题整组”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主题整组”所需要的后备支持

    第四章“理智语文”案例集萃

    第一节“传统文化”遇上“语文教学”

    第二节用《道德经》解读小学语文课堂

    第三节教出“查字典”的文化味儿

    第四节在低年级教学中巧设“障碍”

    第五节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

    第六节《夜宿山寺》“危”字赏析

    第七节读出《北京的春节》里的“传统味儿”

    第八节《祖先的摇篮》文本细读与教学建议

    第九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第十节常态的教学才是健康的教学

    第三部分“评价”护航“理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章“评价工具”助力“理智语文”

    第一节“悦读悦写·主题整组”教学导引

    第二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与监测工具

    第三节“作业”是教学的延伸

    第四节规范过程评价的工具

    第六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索的案例

    第一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调研与分析

    第二节由“小学语文试题”调研想到的

    第三节小学语文评价的“跨学科”尝试

    第四节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题样设计

    后记

    图书精彩内容推荐

    由“唯实尚简”谈开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当“唯实尚简”“循道而行”:简朴之中求其丰厚,扎实之中体现灵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语文课的“理性”定位

    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感性”一般被理解为人们凭借感官对事物产生第一印象,并由此做出判断。感性的特点就是认知式的、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以及并未进行深入思考的。感性在哲学上的运用似乎很玄奥,但我们把它用在分析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方面,大可不必追究太深,主要是“凭着感觉了解,跟着感觉认识”的意思。

    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过于“感性化”的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造成实际教学的浮泛化或狭窄化,使语文学习陷入感性的、经验性的泥潭。

    解读文本是教师最关注的事情

    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为什么沉闷?这个问题设置了四个选项:A.问题过难过易或太含糊;B.对文本内容不感兴趣;C.学生问题,他们会也不愿意说;D.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第四选项占总数的63%,远远高于其他三项。

    如果你想在课堂上寻找突破,会选择什么角度?大体回答角度也分为四个方面:A.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B.想方设法扩大学生阅读量;C.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D.变革当下的教学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36%、21%、25%、19%。

    可以看出教师认为准确解读教材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了解学情和大量阅读。而在“教学的效率为什么低下”的调查中,40%的教师认为是由于课标研读不到位、教材分析不深入和教学模式陈旧造成的。

    片段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用自己的话,理解下面的内容。

    ①吃那一惊             

    ②望上一扑              

    ③说时迟,那时快                

     ④掀他不着              

    2.老虎用 ( )、( )、( )三招攻击武松,每一招都很凶猛。武松面对老虎的进攻,采用的对策是 (  )。

    3.请你以“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为例,说说这样写得好处。                                                          

    4.读这个片段,你能发现武松的什么特点?并简单说说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智教语文》:语文教学“理”“智”共生共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ct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