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交互设计方法
微信朋友圈的创新体验

微信朋友圈的创新体验

作者: 彬彬有礼_iu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22:21 被阅读23次

作者:申雅新,班级:设计2班,课程:交互设计方法研究,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熟人社交圈的社交问题,也是针对“微信”这个即时通讯App中朋友圈的体验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微信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它的标语。微信支持微信提供聊天、朋友圈、语音提醒、QQ邮箱提醒、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信支付功能、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功能。使得微信在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当下生活中每个人手机内必不可少的手机应用。朋友圈一般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与微博等社交网络不同,在微信朋友圈中,连接的大多数是基于现实的社交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熟人社交”。朋友圈中的大部分人是现实关系中的家人、朋友、同学、上司、同事,圈子的构成方式不是简单的从众式关注,而是在双方相互认证基础上的互为添加。这也是众多用户喜爱朋友圈的原因。这样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交环境让微信有了凝聚力。但同时,也有了封锁感。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悄悄“变了味”:曾经熟悉的朋友从原先的分享美食、旅行、心情动态逐渐变身代购狂等疯狂刷屏,电商带着各种产品利用信任与亲近,发展下线做生意;谣言、鸡汤、闻所未闻的节日信息、商家集赞……都在朋友圈落地生根;大家发表的状态,都经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过的秀与晒成为朋友圈的常态。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微信出现之前,人们在某一个APP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用腾讯QQ、飞信等软件聊天;用QQ空间、百度贴吧、论坛等分享生活、心境;通过电话、手机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等等。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当前的即时通讯APP层出不穷,都是顺应了现在的时代潮流,即时通讯成了人们生活中必须进行的乐趣。本质上,人们想要通过这类APP模块获得多种情感体验。

好奇体验、兴趣体验、社交体验:用户通过刷新朋友圈,了解通讯录好友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发现自己的兴趣内容,通过评论或直接发起对话和好友互动,创造更深层次的社交互动。

成就体验,用户通过APP即时分享身边发生的任何新鲜事,记录自己每天心情签名,来提升自我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

私密感:人们希望APP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比如在熟人圈里交流信息的平台,为用户的交友空间提供更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使得个体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变得安全可靠。

重新定义: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的本质是熟人圈子里的自媒体平台,它可以看到两个人或一群人之间的交往层次、活跃度和两个人或这一群人中每个个体的涵养、道德、性格、学识、气质和说话风格交流方式等等。

故事圈:用户在朋友圈内用文字、图片或短视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趣事,记录各种生活状态或表达情感和态度。针对不同的内容发布状态可以选择是否公开或部分公开在朋友圈内,提供对自我呈现的私密性选择。

话题圈:用户在朋友圈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分享,发现好友间的共同话题,可以通过评论或发起会话针对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发现问题:调查现有解决方案的情感体验问题

1. 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微信朋友圈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浏览情境:闲着无聊,想要看看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事情。情感体验:有获取信息之后的满足感,审美体验不一定,好奇兴趣有,成就无。

(2)互动情境:给好友的朋友圈点赞或评论,发生率较不高,重要。情感体验:满足感较高,审美体验较好,好奇兴趣有,成就体验不一定。

(3)分享情境: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状态和心境,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好奇兴趣体验高,成就感有。审美体验有,唤醒水平高。

4好奇情境:想要了解好友的实时动态,查看朋友圈寻找其踪迹,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有获取信息之后的满足感,审美体验有,好奇兴趣有,成就有。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好奇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想要了解好友的最近动态,通过浏览朋友圈状态获得,满足好奇心理。其中积极的新奇感和消极的厌烦感均在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

2)成就体验:发生频率较高。

用户通过更新朋友圈状态,完成了自我展示和吸引他人围观的一个过程,这期间被点赞、评论互动等经历都是优秀的成就体验。其中积极的成功感存在和消极的挫折感均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

3)兴趣体验:发生频率较高。

用户对某一用户或某一用户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类型很有兴趣,可以点赞、评论互动。其中积极的喜欢感存在和消极的厌烦感均存在,强度低或高。

4)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发生频率较高。

如果在朋友里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赞赏,就会出现自信自豪等情感,反之,如果用户分享的内容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也会有消极情绪,如自卑感。

(9)审美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审美对象的感性面貌特点的感知,在朋友圈中就是对内容(照片、视频、文字)的审美;其二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朋友圈用户容易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美感和厌恶感都有。

5)生存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6)依恋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7)归属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8)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10)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发生频率一般。

(11)理智体验:几乎没有。

3. 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选择最值得改进的情感体验问题,形成这次交互设计创新的目标:

(1)兴趣体验:在朋友圈增加分标签显示功能。例如朋友、亲友、工作、代购等等,实现用户选择查看意向标签组的朋友圈内容。以满足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分组的好友朋友圈的好奇和兴趣心,提高用户对朋友圈的兴趣体验,以减少零散的朋友圈信息带所带来的烦扰。

(2)成就和自我体验: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内容的时候,需要被点赞、评论才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激起他们的分享热情。微信中朋友众多,发出去的内容很容易被别的内容所掩盖。在用户发布内容浏览形式上使用两道三条同时显示的方式,使好友可以同时浏览到用户最近两到三条的朋友圈内容,加大点赞和评论的机会,也可以设置被浏览次数的提醒标志,让用户获得成就感。

(3)社交体验:考虑增加不是好友的关联用户或身边熟人的关注者之间的互动。当关联用户对一个话题同时评论或点赞几次以上时,系统可以推荐彼此的微信联系方式,熟人的推荐可信度也会增加,交流互动也会更火热,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互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vckyyy:申同学是不是还没写完呀 要记得来完善哦:+1::+1::+1:
  • lvckyyy:申哥牛皮:clap::clap::clap:

本文标题:微信朋友圈的创新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cu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