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经公开表示:“小米内部确实是没有KPI的。但是没有KPI,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目标。小米对于这个目标怎么分解呢?我们是不把KPI压给员工,我们是合伙人在负责KPI的”
雷军在创业初期,对员工的要求之一是要有创业心态 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
创业心态有时更通俗地说就是热爱,如何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
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
其次“去KPI化”。
雷军曾今公开表示:“小米内部确实是没有KPI的。但是没有KPI,不意味着我们公司没有目标。小米对于这个目标怎么分解呢?我们是不把KPI压给员工,我们是合伙人在负责KPI的。 但我们定KPI来讲,都是定一个数量级
比如说今年要卖4000万台,不会去约定如果你完成A档、B档、C档,我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销售团队今年定了4000万,突然间干到了5000万,然后立刻拿出一笔钱给大家发了去马尔代夫度假?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在定KPI的时候,其实更多是来判断一个公司增长规模的阶梯,我到底到了哪个阶梯上,因为我们把这个信息测算清楚以后,要分配调度资源。相比结果,小米更关注过程。员工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自然的。”
虽然没有KPI ,但小米的员工一天工作接近12个小时,而且已经连续多年了!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小米6*12小时工作制,小米员工大李回复说“坚决反对加班……但是如果是创业就算了,创业意味着工作就是生活……何来加班?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为什么传统的KPI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并且还让员工反感?
1、KPI喜欢订高目标,一般用“达成率”做指标。
2、KPI喜欢做减法,一些指标的达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极限值。
3、KPI喜欢重考核轻激励、负激励大于正激励。
4、KPI喜欢考核表面价值而忽视真正的业绩,忽略了企业的真实需求。
5、KPI喜欢与绩效工资挂钩,但幅度有限,激励力度差。
为什么在互联时代,要摒弃KPI,而用KSF代替,两者的差别到底在哪?
1、安全感有差异
KPI:只要达不到目标(通常是很高的目标),扣钱。
KSF:目标以过去一年的平均值作为平衡点,只要高于平衡点就不扣钱,低于平衡点不奖钱(做到平均值难度会降低很多)。
2、激励性有差异
KPI: 只要达到目标(高),员工就可以拿到从工资分割出去的那部分绩效工资 ,没有奖励。超出再多,也不会超过预算。
KSF:只要到达了平衡点或比平衡点做的更好(合理),就不扣钱。超出了平衡点,就奖钱。员工超得越多,意味着他做创造的价值也越多,企业也从中受益,实现双赢。
3、驱动力不同
KPI:压力驱动,做不到就扣钱,这是公司逼着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奖钱,做的越多奖得越多,上不封顶,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为什么受企业和员工欢迎?
这是一种最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最适合企业高管、核心员工、销售的薪酬模式
KSF的具体操作
1、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
2、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
3、每个指标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5、从此,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6、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某生产经理的KSF案例:
小结:KSF的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而对企业来说,员工薪资越高,不仅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为企业增加利润。
KSF为何可以完美取代KPI?因为KSF代表的是利他共赢!
1、从思维的层面来看,KSF强调的是利益平衡、打造利益共同体,将老板要的绩效与员工要的薪酬进行融合和平衡。没有利益趋同,就不可能达成思维的统一。
2、从理念的层面来看,KSF强调激励重于考核,考核是为激励服务的,因为员工更需要激励、不喜欢考核,这是人性所在。当然,如果光有激励没有考核,激励也行不通。因此,必须将激励与考核进行全面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3、从设计的层面来看,KSF做的是加法模式、动力系统,当前在员工与老板的市场地位愈加均衡的大环境下,只给压力、做减法的模式是得不到员工认可的。
4、KSF将员工的人性与老板的需求进行了高度的整合,将薪酬与绩效融合成为一个系统,引导员工一边努力给自己加工资,一边为企业创造价值与增值。老板要先懂得利他,员工要学会共赢。让员工赚到钱了,企业才能赚到更高的利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