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很久,难以下笔,谈一谈,总是说不尽,写下来,总害怕亵渎。去翻了原著,短短的文字,被黄世鸣编剧改成一部电视剧,时间线也清晰很多,甚至加上撤退台湾的“白色恐怖”历史书写。白先勇先生的文字缠绵悱恻,总是从小人物角度入手,描摹出物是人非之感,无论是尹雪艳还是朱青,总是那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感。
因为不确定,我去翻了豆瓣影评,不知道是不是宏大叙事和英雄人物的影响,还有政治立场正确性所趋,有些评论反而让我悟到,当初为什么被吸引,1945年到1981年,大陆或者台湾,我们都有很长时间的“戒严”,这种戒严从政治外延出去,影响了文学、生活以及历史。《一把青》的叙述不也填补了我们对台湾的认知空白,那些逃到台湾的人,也是亲人,也在眷念乡土,所以有“眷村文化”,周副师娘心心念念的东北也是回不去的故乡。另外,十一大队的覆灭,是国军的无用,是空军残害手足的愧疚和心理压力所致,经过九死一生的抗日,最终却用战机轰炸守护的百姓,郭轸也以“人民战犯”的罪名死去。诸如此类的历史叙述很勇敢,也很真实,战争中的人都是无辜,被政治裹挟的人又不是无辜的,如果历史不能真实地记录,有这样的故事记述也不错。我喜欢齐邦媛的《巨流河》,也有这个原因,我们从历史书上了解的太少,被删改的内容太多,甚至片段化,以至于对民国史、十七年、文革史都不感兴趣,毕竟也没有能了解的途径和作品,直到现当代文学老师“逼”着我们看禁书,才一点一点拼凑出个人历史认知。基于此,我希望这部电视剧不要被删改,也不要被禁止。
这部剧其实还是裹挟在时代中女子的血泪史,剧中,朱青对审问员嘶吼:“我们女人才是国家。”历史只书写男人,英雄、战犯、叛徒,女人是依附,是点缀,哪怕郭轸爱的宣言,说朱青是航标。难得的是在这部剧里,情爱、家国有,更有时代中夹缝生存的可怖,有两党相争下各种勾心斗角和龃龉,有物是人非的青春作伴难回乡。这些都围绕着女人叙事,《父母爱情》中最可恨的也不过是江昌义,他的罪也不过是人性的自私,其他人物还是美好互助的。一部剧可以写尽“白色恐怖”时期,为了自保,秦师娘和周副师娘可以诬告小朱青,即便她们心存侥幸,以为她去了美国,周副师娘还是可以亲自带人去抓小朱青。还有自新时,秦师娘讲述战乱时误杀流氓,小朱青为了船票和各路人马睡觉来台湾,摘出去的周副师娘也曾在丈夫去世时恨为何不是其他人的丈夫……对了,还有汪颖学姐,那个高傲的女大学生,也沦落风尘,和小朱青相遇时的一眼万年,两人都在大陆失去了丈夫,互为剪影,以前的一丝甜蜜,都不能轻易在他人面前回忆,只能两只幼兽互相舔舐伤口。当然,墨婷在课上哽咽朗诵《祭十二郎文》,也让我想起于右任先生的《国殇》,那些年,那群失乡的人她们是怎样熬过亲人的死亡,怎样熬过政治的磋磨,怎样坚守自己的初心?那一刻,历史不分男女,女性的悲苦,是每一个被裹挟在时代历史洪流中微尘的悲恸。
另一个角度就是民国空军,这些年零零碎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爱慕过齐邦媛的张大飞,南京航空烈士墓……总是那么只言片语,总是冰冷的少年意气挥洒大地,有些隔阂的陌生感,也许是离得远,也许因为是国军。这部剧里英雄落地,也是一个个普通生命,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敬重长官和前辈,他们热烈地谈恋爱和娱乐,他们也有“一秒”,因为时间线到了1945年,所以他们更有迫不得已,遵守军纪和良心谴责交替,他们煎熬,他们自悔,似乎应证了修女所说的“南京有飞行员,是撒旦派来的”,他们的空军眷属孤独又团结地等待他们,他们还会接替学长照顾遗属。纸片上的字以人有骨血地存在时,一切都变得更加沉痛,演员们演技和对剧本的研读很到位,使得视觉和身心都受到加倍得冲击。我们看纪录片,会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慨,我们会被爱国情和军友情感动,那是一种力量。而这个电视剧,它把历史撕裂给我们,很多人不敢看,确实如此。如斯“风景”,谁能潇洒地“一把青”?谁能不更加心疼在台时期的“茶花女”小朱青呢?
另外,音乐也很好,无论是插在其中的《一把青》,还是田馥甄的主题曲《看淡》,还有林宥嘉《天上的男人,地上的女人》,台剧在音乐方面还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生代乐队和黄金时代的音乐人,在歌词和谱曲上,非常贴合剧情和角色,每次单独听曲,脑海中便能浮现剧情,东山一把青,夕阳好风景。
网友评论